《麵引子》也許可以不要這麼刻版侷限
其實,想向老兵致敬,也許可以拍出不要這麼刻版、這麼侷限、這麼悲慘的影片,如果能讓這些離鄉背井、不被某些本土人民真正接受的外省人不被類型化,也許會讓這些老兵更開心一點吧!
從上映前的導演訪談到影片片頭片尾的字幕,《麵引子》的宣傳重心與中心主旨就一直強調這是部向老兵致敬的片子。因為劇中人的背景與家父很像,而前不久的暑假我也才剛陪老父親至大陸探親,所以,才會想去看這部影片,看看導演李祐寧先生要如何呈現這個在台灣社會已經逐漸凋零的外省第一代的故事。
看過之後,相當地感慨,這是一部將觀眾背景設定得很侷限的片子,雖然我因為具有與劇中角色類似的背景與經驗,所以可以被感動,可以流著淚、耐著性子、包容許多片中的缺點看完這部片子,但是,很難想像這部影片能吸引不具有類似背景的人去欣賞或喜愛。
這部片的劇情敘述一個年輕時被國民黨強迫拉伕至軍隊、隨後來台娶妻生女的老兵,五十年後才得以在女兒的陪同下返鄉探親,當初離鄉時被迫分離、滯留大陸心愛的元配妻子已經去世了,而當時剛生下的兒子心中一直對他在台灣另娶家室懷著怨懟之心,所以這趟返鄉之旅父子關係相當緊繃,最後不歡而散。直到十年後,老兵病重,兒子才帶著孫女來台灣探望,最後在前嫌盡釋下,老兵雖然死去,骨灰的一半卻可以隨著兒子回到老家,牽掛了一甲子的遺憾終於得以結束。
這部影片的水準平平,不能說它製作得不認真,只是整個劇本的編排、台詞設計、演技呈現都是偏向老式作風,讓人感覺沒有太多新意。某些橋段(例如已經二十幾歲的孫子及朋友還會愛吃外公做的饅頭、幾個老兵喝酒聊天大唱平劇…等等)太過八股、造作。還有造成全劇衝突來源的理由(只是兒子對父親的怨懟,注意:這個兒子已經是個五六十歲的人了,卻像個二三十歲的人一樣不斷鬧著性子)太過薄弱,而且一用再用,令人感到疲憊。而對於開放探親後兩岸親人交流所必須面對的經濟狀況差異、彼此為了金錢引發的種種問題,也都只是點到為止,談不上真實呈現或深入探討。
整部戲的催淚片段甚多,雖然我自己因為類似探親經驗的投射而頗受感動,但實在是無法確信這樣過於煽情、演員哭成一團的劇情,對其他觀眾也能激起共鳴。
另外,雖然我很佩服吳興國先生創立當代傳奇劇場及發揚傳統戲劇現代化的精神與才華,他的表演我也是有機會就前往欣賞,但我實在不得不說:這部戲找他來演主角實在是不大適合。他的表演方式太劇場化、太過誇張,將這個角色可以感動人的內斂氣質削減了一大半,整部影片也蒙上一層過於矯情的陰影。
但是,我還是在影片結束時紅著雙眼走出戲院,為什麼?其實這是一部缺點不算少的影片,為什麼我還會如此感動?
我想,這部影片的確是拍給這些時代悲劇下的老兵、以及他們的家人看的。然而戲劇中的戲劇因素及效果並不是真正令我們感動的原因,而是因為在觀賞這部電影的時間中,我們真正靜下心來回憶自己家庭中的種種往事,體會真實人生中這樣連虛構的電影都無法比擬的戲劇性。以前承受命運的戲弄默默忍受度過的人生,原來竟是這樣的悲劇,心中的百感交集,才是淚眼婆娑的源頭啊!
周末在新竹威秀觀賞這部片時,全場觀眾只有六位,這六位中還包括了兩位看似小學生、胖嘟嘟的姐弟,我心中正感納悶,為何小孩子會對這部片有興趣,還獨自前來觀賞?原來他們是搞不清楚狀況隨便買票就進來了,片子演到一半,正值片中老兵們冗長無趣的借酒澆愁段落,連我都看得呵欠連連,姐弟倆忍不住在座位上吵了起來:”都是你啦!說要看這部片!難看死了啦!我就說要看五月天嘛!","哪是!是你自己後來又說五月天時間來不及啊!這一部時間剛好嘛!”
坐在他們後座的我,看著這一幕,想像著這部片未來數天可以預見寥寥可數的觀眾人數、以及應該是一週馬上下片的命運,心裡實在也只能無言以對。
我相信我的老父老母一定會很喜歡看這部片,但我也相信當他們走進戲院時,周圍的人會以怎樣的眼光來看這樣的觀眾(就是這樣的人來看這樣的片嘛!)。
我只是想說,其實,想向老兵致敬,也許可以拍出不要這麼刻版、這麼侷限、這麼悲慘的影片,如果能讓這些離鄉背井、不被某些本土人民真正接受的外省人不被類型化,也許會讓這些老兵更開心一點吧!
作者:cfsjhs
【泰瑞莎的文字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