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暗湧》:真相與寬容
犯下了錯,究竟是不管三七二十一,道歉就對了?亦或是了解當時真相最為重要?
繼《Boy A》(中譯《心靈鐵窗》),接續的一部《心靈暗湧》探討犯罪後如何面對社會與自處的心境,兩齣戲碼的男主角,都恰巧為年紀青澀且初出社會的男孩子,有著同樣的案底背景,藉由不同的導演,亦擁有不同的命運未來。想必大部分觀賞過《Boy A》的觀眾,都對於劇中男主角年輕時誤犯下的謀殺罪、與踏入社會後面臨真相被揭露的打擊而感到無奈。對於受害者,或是那些看熱鬧的人而言,就是有個壞習慣,總愛揭開倉疤才甘心收手,誤以為這樣才是撫慰納無法安息的靈魂最好的方法──儘管已經事隔多年,大家都已經不願意再提起。當無法接受現實打擊的那個陳年記憶又被喚醒時,其實窮追不捨,只是在滿足自己的不甘心。
由艾瑞克波貝所執導的《心靈暗湧》充滿許多值得玩味之處。在一般的電影裡,導演往往只會選擇一個角度切入主題,觀眾的情感宣洩方向也將隨著導演的主觀意識而左右。以《Boy A》為前鑒,觀眾被引導走入犯下謀殺案的男主角心裡,所以容易對於他出獄後被社會鄙視的遭遇而感到同情。顯而易見地,《心靈暗湧》導演艾瑞克波貝不希望觀眾的情感因為劇情切入的角度變得偏頗傾向罪犯或是受害者,於是將劇情區分為三個片段,各別從Jan Thomas的角度、痛失小男孩的母親Agnes(由曲娜蒂虹飾演)如何從悲痛中走出來的歷程,以及結合這兩人的再度相遇來貫穿整部電影。
人難免犯錯,差別在於是滔天大錯或是小錯,不論是故意或是無心,最困難的,便是得到大家的諒解與接納。男主角Jan Thomas(由保羅史維瓦漢黑根飾演)在年輕時誤犯下一則殺人案件,對象是個還需要坐娃娃車的小男孩,一場意料之外的傷害讓Jan Thomas從此背負著謀殺的罪名。即便他出了牢獄都還是不願意坦承犯案,但是同時與他上庭的夥伴與之互相推卸責任,使得真正犯案過程與小男孩的實際下落變得無疾而終。讓人放心的,是這位傳說中謀殺了小男孩的Jan Thomas再度出現在觀眾面前時,雖然稱不上是文質彬彬,但是一席西裝筆挺的模樣,已經讓人與謀殺聯想不起來,導演賦予他的管風琴表演能力卻是讓他的形象大大加分,這回他可不是來殺人的!為了減輕Jan Thomas所挾帶的惡質氣氛,他靜謐地駐守在以神聖為名的教堂,以娓娓道來扣人心旋的琴聲打動人心,在教堂裡清脆響亮地迴盪著,讚頌著一對對步入禮堂的新人、吸引著一位位因為琴聲而停留的人們,此時彷彿淡忘了他曾經有過的污點,如同一顆純真無瑕的心靈正在傾訴心聲…但急轉直下的重低音,洶湧澎派之下所帶來的震撼,又像在宣洩著內心至極的懊悔,教人難以分辨是種怒號亦或是悲憤!
身為受害男童的母親Agnes,正是一個容易讓人忽略的角色,所幸導演沒有忘記她。人們在被動情況下接受訊息時,容易失去理性的判斷能力──如果真正的歹徒處於較劣勢的狀態時。觀眾將可以看到一位母親為了保護孩子變得喪心病狂,近乎神經質無法理喻的行為,雖然令做丈夫的無法理解,但其實Agnes不一定是最弱勢或者最值得同情的一方──當她做出傷害Jan Thomas的行為時;殺人犯Jan Thomas也不一定是最該被唾棄的一方,當事實未水落石出之前,或是當他改過自新後。
導演另一有趣的安排在於Jan Thomas與女牧師的相戀,兩人挾帶的對立狀態在衝突之中有了致命的吸引力。《心靈暗湧》可以讓人從一個比較理性且公平的角度來審視事情的對錯,或甚至我們不需要評判,只需要了解經過。即便因為證據不足夠往往讓懸案無法有對錯可言,能夠拋下自我觀點來接納事實經過,才是真正的寬容。
劇情安排:★★★★★ 拍攝手法:★★★★★ 演員演技:★★★★ 音效特效:★★★★ 推薦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