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明天的黎明》:音樂效果動人


黑暗的仇恨是否就如明天的黎明一如往常的循環、無止盡?此時,黎明和黑夜早已沒有了分別。

明天的黎明》是一部法國電影,英文片名翻做《Tomorrow at Dawn》。法國片名《Demain des l'aube》是源自於法國著名文學家Victor Hugo所寫的一首詩。這首詩是描寫著對逝去親人的思念、心情的落寞及無奈,儘管明天的黎明會到來,但內心掩飾不了深沉的憂傷,所以白晝依舊如黑夜一般,沒有希望、光明的照耀….。詩的內容和電影的情節不謀而合,同樣透露出一種淡淡的哀愁,不停地打轉、盤旋….。


Paul(文森培瑞茲)是一個事業有成的鋼琴家,不過他和妻兒的關係卻相當疏離,婚姻岌岌可危。由於母親重病住院,Paul也藉此機會搬回老家住,順便陪伴許久不見的弟弟Mathieu(傑若米雷尼耶)。當Paul回去時,他發現Mathieu十分沉迷於一種"角色扮演"的遊戲,這個遊戲不但要打扮成拿破崙時期的樣貌和服裝,連說話語氣都是那時代的軍人口吻。一開始他相當不以為然,然而,在和Mathieu參與了一次這個遊戲後,造成一場意外的發生。漸漸地….,虛擬和真實間的交錯、接二連三的事件,似乎強烈地告知他已經無法從這個遊戲中脫身….。


我覺得這部電影在音樂層面上製造出十分動人的效果,或許是因為導演本身就是個音樂家的緣故;聽覺效果遠勝於視覺,所以每場有音樂存在的戲都非常有張力。整部片就像是一首緩慢、悠然、帶有悲哀情緒的演奏曲,無論是在男主角彈奏鋼琴時的旋律、營造緊張氣氛時的緊湊配樂、亦或是點綴劇情性的簡單樂曲等等….,都徹底地為電影增添不少色彩。中半部劇情急轉直下,驚悚、懸疑片裡的詭異、緊繃、謎團都一一浮現,片中決鬥、比武的幾場戲,還蠻能吸引我目光的。直到最後開放式的結局,帶給我眾多的想像空間。只不過,導演在角色性格刻劃及處理上都太曖昧、模糊了,許多角色都淪為串場、功能性作用而已,沒有實質的發揮。主要兄弟兩人的描述也不夠深刻,正反派間的對立衝突點也有些雷聲大、雨點小的感覺。整部片大體上的完整性是足夠的,小細節反而缺乏細緻的描寫、流於表面。


當初這部片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它的題材-「角色扮演」!而且背景設定在拿破崙時代,看著軍隊、軍團裡的成員相互刀光劍影的決鬥、豪華復古的宴會、追求榮譽感和嚴守紀律的使命等等….,都令人感受到濃厚的穿越時空感。其實,人多少在淺意識中想逃離自己所處的時代、世界及生活,當真正踏入一個完全和現實脫離的世界時,那種置身於虛擬實境的感覺是很難抽離的,導致入戲太深,產生了精神分裂也不一定。我想這部片所純達的訊息是多數人受到現實的壓迫,選擇逃離到另一個生活領域裡時,依然擺脫不了生存的法則與人性的拉扯。就像電影中,儘管這遊戲在某種程度上看似是虛幻不實的,但人與人之間存在的競爭、尊嚴維護、不服輸的鬥志卻是真真實實、毫無隱藏地顯現出來,甚至影響到真實生活裡的自己。


本片導演丹尼斯德古是個音樂家,配樂運用算是他最能掌握的部份,執導上風格不是很明顯,節奏的進行也不太順暢,相信是有進步的空間。片中一文一武、一動一靜的兩兄弟分別由法國男星文森培瑞茲、比利時男星傑若米雷尼耶所擔綱演出。文森培瑞茲有把角色的憂鬱、不安詮釋得很有特色,傑若米雷尼耶則把角色表現得很有活力;兩人都是稱職的演出。其他女角(妻子、母親、女學生)就沒有發揮的地方,和主角的互動也顯得平淡。


這部電影中充滿浪漫、優美的曲調環繞,探討的卻是以復仇、競爭的一再輪迴,讓這首平靜的樂曲激起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漣漪。黑暗的仇恨是否就如明天的黎明一如往常的循環、無止盡?此時,黎明和黑夜早已沒有了分別。


導演功力指數 ★★★ 編劇精采度 ★★★ 演員表現 ★★★★


總評 8/10

作者:Mystery 【神秘電影台】

本期焦點-【v.249】 2009/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