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Ra 寂寞芳心尋愛行《霓虹心》


寂寞,宛如一場無止盡的災難,朝我們排山倒海而來。

我們就像傻瓜一般,一再說服自己可以適應獨處的生活,然而回望空蕩的房間,卻驚覺我們依舊感到孤單,感到寂寞。於是我們試著去愛別人,或許有了愛,才會讓我們顯得比較不那麼寂寞,但卻也因為愛了,使得我們更加寂寞…。


霓虹心》開場的第一個畫面,就對著一位百無聊賴的瑞典母親奇奇(潘妮拉-奧古斯特飾演),且看她時而攤坐在床,時而隨處走動,一如孤單的我們,被巨大的空虛寂寞所包裹。於是她選擇網路交友,面對視訊另一頭的台灣富商,彼此以甜言蜜語填補雙方空寂的心,也因為富商一句無心插柳的話語,開啟她這趟遙遠的異國旅行,更巧妙牽引出她跟不常往來的兒子維特(路威帕莫飾演),兩人之間難以跨越的親情鴻溝,並對仗出她們似近實遠的距離。


所以,這是一部透視現代人情感疏離,並試圖逃脫生命現狀,去尋找愛的作品。


旅居瑞典的新銳導演劉漢威,以其台灣挪威的混血血統,加上挪威及瑞典影像教育賦予他的養分,使得這部長片處女作一推出,不論形式美學或氣場格局都比其他台灣新導演來得更加優秀。曾觀賞過導演之前的短片作品《Lucky Blue》,拍得非常清新、流暢,並充滿歐式浪漫風情。該片以一隻名叫「Lucky Blue」的青鳥作為橋樑及隱喻,來講述兩位男孩之間的曖昧情愫,以及男主角面對同志啟蒙時的徬徨與慌張,更充滿年少時期對自身性向的青澀、害羞與不確定性。


我不確定導演的性向為何,但從該部短片作品,再對應至這部長片之作,不免從兩造之間窺見導演對同志題材的偏好,以及對俊美男孩的迷戀,甚至有點半自傳性意味存在。但如果不明就裡就將本片貼上「同志電影」標籤,顯然是對它好大的一場冤枉!


或許片中維特及弟弟(黃河飾演)的曖昧互動,確實帶有那麼一絲同志氣味,不過導演聰明將此元素點到為止,不至淪為又一場的同志煽情戲碼。再說兩位男孩都很年輕,對於性向都還處在曖昧不明的境地,導演透過他們的扶持及依賴,不僅體現出維特人在異鄉的不安全感,更也因為弟弟身負地主與保護者雙重身分,點亮維特甚至是奇奇迷途中的明燈,是個挺可愛並巧妙的角色設定。


當然「寂寞」與「母子鴻溝」還是全片所欲交待的兩大主題,主角身處異鄉的語言及文化隔閡倒是居於其次,反正片中的台灣人,大家英文似乎都說得挺溜?!而文本從母親的寂寞處境出發,來到她對愛情的冀望,再到做出行動,直至期望落空,都彷彿讓觀眾經歷一趟旅行,體會這位母親,甚至是這位女人的內心世界。


或許奇奇到最後還是寂寞的,但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也打破了母子之間的鴻溝。關於這場意外的情節刻畫,我則稍嫌釜鑿痕跡過於明顯,彷彿有種「為鋪陳而鋪陳」的穿鑿附會嫌疑。而且本片為台灣瑞典合作製片,並在瑞典哥德堡及台北多處景點取景,像是捷運、東區、西門町、傳統市場,甚至是不久前才拆除的三芝飛碟屋,對於「紀念」意義來看,本片以鏡頭紀錄了飛碟屋的最後身影,實在功不可沒!


再者,台北市電影委員會也給予本片不少拍攝的相關協助,目的不外是要行銷台北城市風光。不過電影中的台北,似乎有種冷調、潮溼與灰濛濛的氣質,或許這也是導演他對台北的印象吧?!但片中對台灣人的刻畫,不是愛情負心漢,就是小流氓,還有擄人勒贖的恐怖份子,甚至連警察都感覺挺弱,不知本片以後在國際播放,又會不會加深外國人對台灣的負面印象?當然每個城市都有負心漢跟犯罪問題,但這也或許是導演跟觀眾們的另外一番思考,也就瑕不掩瑜了。


而且導演真的挺會挑選演員!只要曾志偉及阿Ken一出現,都令我頗為莞爾,有種看片時調劑情緒的奇妙功效,且他們在片中的演技均屬稱職。此外好久不見的金鐘影帝黃河,在片中也有突出表現,不僅要呈現許多英文台詞,就連角色的身分背景及內在情緒都有其表現難度,且看他處理得游刃有餘,果然不負影帝稱號。當然全片最精采的,莫過還是女主角潘妮拉奧古斯特了,可明顯看出導演對她的崇敬與愛戴,讓鏡頭幾乎是「黏」在她的身上,而就該角色的期望、孤單、心碎、偏執,甚至是女人或母親等多元衝突面向,她皆有精湛詮釋,坎城影后果然老薑。


一場異國的旅行,或許是在追求自我心態的改變意義,《霓虹心》譜出一首愛、友誼與親情的歌曲,表現的不僅是一顆寂寞芳心,更也充滿一股溫暖人情,以及勇於去尋找愛情的勇氣。直到影片觀畢,寂寞,或許也就不再感到寂寞了…。

本期焦點-【v.249】 2009/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