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宇森的幻想《赤壁》
如果您還沒看過《赤壁》,那麼我再次貼心地提醒各位,《赤壁》電影分成上、下兩集,目前只播放上集(赤壁之戰還沒打),下集年底播放(火燒連環船應該是重頭戲),避免造成您的失望。
看完《赤壁》後,我的心情其實是五味雜陳,大場面、大調度這部電影的確是達到了,但在許多細節上卻覺得怪怪的,特別是整部電影的節奏,總覺得有種東拉一塊、西湊一塊的零碎感。吳宇森面對媒體時說他的《赤壁》是以陳壽的《三國志》為主、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為輔,但今天我卻看見一部正史說了一半、小說沾了一點、並參雜了導演個人想法的綜合版三國赤壁。三國時代是中國史上最迷人的一段歲月,多少英雄豪傑出自三國,而羅貫中的小說更將這段歷史加油添醋,甚至竄改部分史實,不但讓許多人物個性化,甚至還神化了。因此吳宇森的《赤壁》若以史實為主,鐵定不吃香,因為一般人看的都是《三國演義》,除非因為興趣或考證,誰會有事沒事去翻《三國志》呢?因此這個不史書、不演義、又帶著吳氏風格的三國電影才會在今天面臨反應兩極的狀況。
【PS:若以下文章有任何錯誤,請務必告訴我,我會盡快進行修改(畢竟我很久沒碰三國歷史了)。謝謝。】
雖然廣告上一直打著這是部帶著史詩風格的三國電影,但看完後我倒是認為港式武俠風格濃厚。武俠片的發源地就在香江,當時香港武俠片以一擋百的英雄主角嚇壞不少老外,在外國文化裡沒有所為的「武俠」或「功夫」,因此當胡金銓、張徹等人的電影推出時,很多外國人是無法理解為何一個單槍匹馬的人可以從片頭殺到片尾,不但能全身而退,還幾乎毫髮未損。縱使震撼、縱使武俠和功夫電影在上世紀後半起起伏伏、興衰輪替,但這種華人文化獨有的風格還是影響了西方電影,除了武打明星紅到好萊塢之外,連好萊塢的動作片都開始有了東方武打的風格。而從邵氏電影起家的香港導演吳宇森要不受到這股風潮的影響是不可能的,《英雄本色》和《喋血雙雄》雖然是現代黑幫警匪電影,但這種英雄式的流血動作風格,外加白鴿和雙槍的搭配卻在他後來的每一部電影裡如影隨形,成為吳宇森電影的正字標記。
《赤壁》電影裡各名將打鬥時的排場就十足的武俠風,特別孔明的八卦陣一戰。吳軍將曹軍騙入八卦陣裡,拆散對方的人馬,再派出劉備手下的名將一一擊破,除了將各家豪傑一一點名外,也凸顯了這些將士們驍勇善戰的好本領。但所有的打鬥方式很難不讓人聯想到武俠小說,甚至是吳宇森以前的電影。甘興身著厚重鎧甲還能夠飛躍在盾牌陣上刺殺敵降、趙雲馬背上彎身搶矛凸刺敵軍、張飛徒手抓起身著鎧甲的敵人就往陣裡扔,種種武打安排都像極了武俠小說裡的橋段。相較之下,去年底的《投名狀》拍攝的戰爭過程才比較真實,《赤壁》裡的將軍們比較像粗獷版的《七劍》劍客,身懷絕技萬夫莫敵。或許很扯,但這樣拍起來戲劇風格較強烈,不但貼近一般觀眾內心對三國名將的幻想(我想年輕人很難不受電玩《三國無雙》系列或日本榮光社的《三國志》動畫影響),也提昇感官上的刺激。畢竟一部電影若老老實實按照史書記載走,很難添加創意、增加風趣又拍得活潑動人,誇飾法增加戲劇效果本來就是電影一貫的手法。
雖然武俠風格的打鬥放在《赤壁》這樣的戰爭片上頗具新意,甚至還加了些許誇張笑點作為戰場調劑,但八卦陣一戰的節奏感依然不佳。除了剪接的節奏沒抓好,初入陣的那幾分鐘,畫面上只看見曹軍一直在陣裡像沒頭蒼蠅般晃來晃去,實在不太像重要戰爭該有的狀況,刻意放在道上並給予大特寫的山龜,以及過場使用很顯眼的「溶」,使山龜和八卦陣重疊,不但作做不自然更將戰爭技法變得沒有層次感,讓這場應該是戲肉的戰爭戲碼變成了塊贅肉。
我認為導演想添加個人風格絕對不是壞事,而若吳宇森想用電影創造一部吳宇森版的《三國演義》也不是不行(羅貫中可以寫,為什麼吳宇森不行?),但今天《赤壁》最大的問題就是羅貫中的小說演了一半又跑去陳壽的史書裡了,而且斷點還是在演義最精采的地方,讓大家有種劇情坑坑疤疤的尷尬感。像趙子龍七進七出救阿斗,靡夫人都壯烈跳井了,我相信絕大多數的觀眾都等著劉備把阿斗摔在地上,但劉備只是緊緊抱著兒子和趙雲,稱讚趙雲做得很好,雖然少了誇張煽情,但卻有股梗到喉嚨的乾澀感;長阪坡那裡卻少了張飛的一夫當關、萬夫莫敵,反而多了用盾牌反射太陽光,讓對方馬匹視線受阻,以籌得退兵時間,這種手法並不比誇張的長阪橋一吼高明到哪裡去;以及很突兀地出現在路上還給予大特寫的山龜以吳宇森的導演資歷在片中使用這麼生硬的對比和剪接,著實讓我詫異。種種類似《三國演義》的橋段卻又不走《三國演義》的路線是整部電影安排節奏最古怪的地方,並不是說吳宇森不能這麼作(他又不是史上第一位竄改史實的三國同人作者),而是你竄改史實、修改《三國演義》後是否能夠達到足夠的說服力。大家已經習慣《三國演義》的安排了,沒有多少人會在看電影前特地去找陳壽寫的《三國志》和裴松之的注釋來研究真實歷史狀況。因此若今天吳宇森要創造一部自己的三國同人作品,最重要的就是改編後的說服力是否足夠。說服力到了,張力自然就出來了,今天《赤壁》最可惜的就是場面夠大、卡司夠強、武打動作好看,但情節修改卻缺少足夠的說服力。
長阪坡一戰曹操義釋關羽雖然引起不少人批評,連出戲院時都聽見觀眾的叫罵聲,但我認為和其他修改部分相比,這一段倒是還能接受。曹操有多麼想延攬關羽這位重義氣的三國猛將是眾所皆知,《三國演義》裡曾寫到曹操曾贈送有美髯公之稱的關羽一個保護鬍鬚的套子(這應該是封夏亭侯時候的事情了),可見得曹操有多麼喜歡這名武將。但,《赤壁》開始時新野之戰都開打了(過五關斬六將的那六位都不知死了幾年了),為了讓不熟悉三國故事的人了解箇中人物的關係(畢竟這部電影有國際化的商業考量,不這樣演老外很可能看不懂),導演雖然不提千里走單騎,但改用這種方式凸顯曹操愛才惜才的一面,雖然過程處理得有點倉促,但我認為並不失為是個辦法,甚至可為了下集可能出現的「華容道」鋪路。
電影裡張飛寫得一手好字讓不少人跌破眼鏡,乃因「猛張飛」的形像太過鮮明,讓大家忘了民間的確是有張飛善書畫的說法,甚至有「張飛,涿州人,善畫美人(通常是指擅長畫仕女圖)」的贊美,雖然此說法最早是出自於明代(史書《三國志》的張飛傳裡並未記載),甚至還有石刻拓文傳世(雖然原跡不可考),但因史料不見於唐宋,且明代離漢代甚遠,加上明朝的偽物風氣鼎盛,因此張飛是桃園畫家的說法目前仍有待考證(不過的確是創作家們喜歡用的題材)。而根據史料記載,阿斗前後兩任皇后都是張飛的女兒(敬哀皇后乃張飛長女,死後立張飛次女為張皇后),沒有良好家教我想即使是世交也不太可能就這樣娶兩位女孩兒為后妃,可見得這位個性猛硬的武將並不是像傳統刻板印象裡那樣勇猛魯莽的魯男子。
至於從電影名單流出來就讓不少人期待的林志玲,以一個演員的表現來看她真的有待加強。一來她的娃娃音在古色古香的對話中實在是顯得太現代、太突兀;二來她被分配到的對白和戲份也十分容易讓人聯想到現代連續劇(這是編劇的問題了,怪不了她,但的的確確會減弱她的表演);第三就是演技太生澀,還有待磨練,由於林志玲站在演技純熟的專業演員旁邊,加上本身的高知名度,儘管是初次登台,生澀的形象自然會被無限放大。這是她最吃力不討好的地方,當然同時也是選擇演戲的她必須面對的挑戰,雖然有點殘酷,但是在《赤壁》裡小宋佳演的假小喬可比她搶眼多了。
從《赤壁》開拍到廣告,片商都將林志玲當作噱頭賣點,但實際上她出現的場次少之又少,生馬那一段更像是為了讓她露面而硬添上去的橋段(安排孔明在此也顯得很奇怪),特別是那匹馬還被取了一個很不三國時代的名字「萌萌」(這個名字真的帶有荊楚風味嗎?老實說我深深懷疑)。至於床戲也被導演弄得像服務觀眾的「撒必死」,其實可以用別的方式來強調這對夫妻的感情,插了一段硬生生的床戲除了犧牲演員、多了商業賣點外,對整部電影的劇情和節奏並沒有提升的作用。雖然林志玲本身的戲份真的少之又少,但媒體一直提的花瓶一詞實屬負面,加上整部戲分給她的戲份真的算不上細緻,我想看成一個演技有待努力加強的新演員會對她較為公平。至於增加小喬的戲份真的沒必要,因為本來這個歷史事件裡小喬就不是重點,將她變成整場戰爭的靈魂人物反而奇怪(雖然劇情後面真的往這方向走),她雖然貴為三國史的知名美女,但實質身分只是周瑜的妾(周瑜的元配不可考),過度增加小喬的戲份反而刻意又奇怪。除非她在歷史上的表現和武丁的妻子婦好一樣驍勇善戰,那不增加她的戲份還真的說不過去。
提到小喬,就不能不提一代梟雄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裡被羅貫中寫成大奸賊(除了文學的需要外,多少也增加了作者的個人想法),但實際上《三國志》評論曹操:「明略最優」,儘管《三國志》是以曹魏政權為正統所寫的史書,但陳壽本身考查嚴謹,史料可疑者寧可不用,寫得相當嚴謹,不過也因此《三國志》成為相當單薄的一本史書,有鑑於記事過簡,宋文帝才會命裴松之替陳壽的史書作注,這使得《三國志》的份量比原著多了三倍有餘。而《資治通鑑》裡還引用荀域、郭嘉對曹操的評價,說曹有十勝,即「道、義、治、度、謀、德、仁、明、文、武」,曹操更對東漢末年經濟有相當大的改革,他提出屯田制大幅減輕了東漢末年戰時的糧食問題,於內政、經濟、戰略上曹操都是一等一的人才。但可惜今天《赤壁》雖然在個性上給周瑜一個平反,讓周瑜不再淪為《三國演義》裡面那個心胸狹隘,被孔明挑撥兩下就出兵的男子,卻沒給曹操一個公平的待遇。吳宇森讓曹操淪為一個好色的奸臣,雖然美女人人愛、古代常有以美女作為戰利品的狀況,但今天導演卻演得太白了,讓這場赤壁之戰淪為另一種特洛伊戰爭,我很懷疑這種安排會不會是為了讓《赤壁》國際化,讓老外容易接觸才這樣編劇?
其實我很想看導演用不同的觀點來看曹孟德,平常我們接收到關於曹操的形象幾乎都是羅貫中寫的小說輸入給我們的,演義裡的曹操和史實記載上相差甚遠。唐代杜牧那句「銅雀春深鎖二喬」裡面的「喬」原本是指「銅雀臺旁的兩座橋」(見曹植的《銅雀臺賦》:覽二橋於東南兮,以及史書上對銅雀臺的描述可知一二),但因為古時候「喬」、「橋」通用,因此在唐詩裡被拿來玩文字遊戲,《三國演義》也設計這段讓孔明拿來激將周瑜,當然這一切全是明朝的羅貫中掰的(明朝興盛的偽作之風,由此可見一二),雖然曹操妻妾成群,但三國史上並未有曹操暗戀小喬,甚至為了她而發動赤壁之戰的說法。可惜今天曹操就被導演演得這麼直白,除了弄了個神似小喬的歌妓當替代品服侍自己,整天看著小喬的畫像,讓旁人說出「打這場仗居然是為了一個女人」,不但讓整場戰爭過度「黑白分明」,更拉低了赤壁之戰背後意義的層次感。吳宇森一直強調《赤壁》考正嚴謹,會以正史為主,讓我為會看見一位「釃酒臨江,橫槊賦詩」的曹操,一個不同於《三國演義》刻板印象,能寫出「短歌行」的曹操,沒想到導演最後卻給觀眾一位整天想著小喬的老色狼(真要比色,張飛還可能樂勝,根據調查他的妻子夏侯氏是夏侯淵的姪女,在十三、四歲左右出門撿柴時被張飛捉回來納了當夫人的)。張豐毅是硬底子演員,眼神都有點曹操的味道,但可惜劇本卻不給他最適合發展的空間,這是我對《赤壁》最失望的地方。
上映前被罵到不行的「甘興」,以一個外國人來演中國古裝戲而言,中村獅童已經將這角色詮釋得很賣力了,那一口東洋中國話雖然有點突兀,但說話含糊點倒是凸顯了他出身江湖草莽的身分。但可惜因為日本艾迴音樂投資了近40%的資金,希望導演安插一個「虛擬角色」給中村獅童(從漫畫到電玩,虛擬角色的確是日本人的最愛,難怪日本同人市場如此旺盛),因此吳宇森選擇創造一個結局不一樣的「甘興霸」--「甘興」是也。我個人很討厭這種作法,並不是為了甘興霸在赤壁之戰後的結局被導演改變而生氣,而是甘寧的名氣太大了,為了一個虛擬角色(但這個角色根本是脫胎自甘寧)而抹煞甘寧、多了甘興,實在是不智之舉。《三國演義》扭曲史實的部分可多了,但因為羅貫中寫得好,時間久了不少人甚至還把演義當正史看,整部小說裡虛創的橋段不少,不但不少英雄豪傑的真實履歷被修改,甚至也有虛擬人物出現,但這一點倒是沒聽見什麼罵聲。我想重點是改編過後的角色是否改得好、演得妙,而不是為了遷就而將一個赫赫有名的武將硬生生變成一個大家摸不著頭腦的人物。如果今天中村獅童演的是「甘興霸」而不是「甘興」,即使最後結局和演義甚至史實不同,我想批評的聲浪不會這麼嚴重,大家的接受度也會增加(畢竟這不是將美女貂蟬變成宦官這種丈二金剛的大轉換)。
至於金城武飾演的諸葛亮在片中形象年輕化、俏皮化,我認為不是什麼壞事(其實金城武和梁朝偉的年齡才正好符合史實上的諸葛亮和周瑜,二者調換反而奇怪),畢竟他在赤壁之戰裡本來就不是主角(他是劉備派去東吳的說客,水軍大都督是周瑜,因此在這段歷史裡周瑜的重要性其實比孔明來得高),而他主要擅長的並不是軍事謀略,而是內政治理。我們習慣羅貫中神化版的諸葛亮,看看不一樣、表現較為樸實的詮釋方式也不錯,《赤壁》目前也只演了上集,相信下集在人物詮釋上會更完整,孔明的表現會更多,其他人物性格的刻畫也希望能在下集補完。和當年的羅小虎相比,張震這次將孫權搖擺不定的個性詮釋地還算四平八穩,但可惜他的口條一直不好,很容易讓人無法進入他的角色裡。倒是整部電影的台詞一會兒文言、一會兒現代,讓人感到極大的時空斷層落差,弄不清楚這部電影究竟是想走歷史風還是現代風。至於周瑜雖然在性格上較為偏向正史,但看見身為大都督的將領居然擅自離開指揮台跑到戰場裡攪和,甚至飛身去幫趙雲檔箭,吳宇森用這麼煽情又不合戰場邏輯的方式安排周瑜的戲碼,除了再度增加林志玲的小喬戲份外,我實在想不到別的理由。
雖然問題不少,對白更是充滿笑點,但場面調度上《赤壁》的確盡力把三國時代給帶了出來,除了武將們精彩的動作演出,特別是曹操的80萬水軍,雖然還是有著電腦動畫的僵硬感,但在看見旌旗蔽空、舳艫千里的第一瞬間我還是有點感動的。而「覆巢之下無完卵」、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被拿來開刀也在片頭做了簡單的交代,這點倒是讓我在意外中帶點驚喜,照電影這樣演,下半集的《赤壁》很可能會拍到華佗被殺,因為孔融全家問斬和華佗問斬都是建安十三年的事情。
儘管如此,整部電影的「電玩」感還是太重,特別是一開始搭配主題曲介紹工作人員的片頭電腦動畫,很難不讓人聯想到線上遊戲,看完片頭的第一瞬間我其實是不太舒服的,因為這感覺像是要玩大型版本的三國無雙但電影院卻忘了發給我鍵盤、滑鼠和搖桿,而不太像是要看一場大製作的真人電影。捨去了雙槍(此『槍』指的是現代化高科技結晶品,吳導過往電影裡的必備品,不是三國戰場上的『槍』),吳宇森還是很堅持要把正字標記「白鴿」放到電影裡。我其實不懂為什麼孔明和鴿子息息相關,若是要象徵什麼,早在吳宇森槍枝火拼的動作電影裡無所不在的鴿子,現在出現讓人尷尬發笑的機率絕對比正經面對來得高(我永遠不會忘記《變臉》最後面二人火拼時,周圍還有在地上走來走去、咕咕叫的鴿子)。鴿子真的太突兀,放在這部電影裡實在是不適合,徒增笑點罷了。至於吹笛、找水牛、生小馬等片段雖然問題不少,但我認為並不是整部電影重要的部分,就不贅述了。《赤壁》下集預計在今年年底上映,期待正式開打的《赤壁》下集能夠補救上集的缺失,同時我也相信吳宇森的《赤壁》重新燃起觀眾對《三國演義》和歷史考察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