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玩命追緝》:意猶未盡、回味無窮


還記得高中的時候,我去電影院看了《鬼計神偷》。那是一部嚴格說起來不算頂級的片子,但在有著一群好演員、平鋪直述但穩健舒適的步調,以及一張極品原聲帶下,仍成為我從以前到現在個人偏愛的劇情/懸疑片之一。

其實,像《鬼計神偷》這樣傳統老派的動作片本身並不突出,突出的是它在現今動作片讓人幾乎窒息的晃動式攝影、MTV式高速剪接、瘋狂特寫鏡頭,以及強烈色彩對比下,仍維持著那份"角色故事第一,廉價刺激第二"的精神,讓這些電影雖然不會讓你脈搏真正加速多少,卻在不管多少次欣賞後,還是意猶未盡,回味無窮。值得慶幸的是,在《玩命追緝》上,我又看到了這份精神,那種傳統、老派、尊重劇情/演員的拍攝風格。


玩命追緝》成功最重要的關鍵,在於它的劇本。即使編劇Dick Clement與Ian La Frenais的劇本本身並不算十全十美,他們仍在一個簡單的故事架構下,注入了強烈的真實感和複雜性。剛開始時,這個劇本感覺又要朝另一部《偷搶拐騙》走,但當讓人眼花撩亂的人物出場一結束,這突然成為一部劇情多層次但不花俏、故事千迴百轉卻始終容易理解,鋪陳平穩又帶有英式幽默,這年頭少見需要一點思考能力的娛樂佳作,尤其是對白,充滿個性又帶明顯英式雙關的對話加上一句又一句無可救藥幽默的狠話,就連David Mamet都很難不感到驕傲。更重要的,是角色本身雖不具深度,但以故事驅使的電影卻讓這些角色互動顯得自然有趣,讓主線之外的各條支線皆充滿個性,以用傳統手法詮釋現代多支線劇本來說算十分成功。


另外,演員本身也讓相對薄弱的角色豐富許多。Saffron Burrows的Martin是全片最好的一個角色,結合了蛇蝎女子、花俏花瓶以及軟弱無辜,Burrows讓角色不管是在哪個面向,都有自己的個性跟特色,以她為主的幾場戲也都是全片最有趣的段落;其他像David Suchet守舊有趣但該兇殘時絕不手軟的老大、Hattie Morahan的女情報員、James Faulkner裝模作樣的紳士騙徒、Peter De Jersey的黑人領袖都讓角色比書面上的要有趣太多。唯一我會帶保留的,只有Jason Statham的主角。Statham是個不錯的演員,他也有那股當領袖的冷靜特質,但我發現自己很難相信他是一個默默無名卻又渴望出頭的小混混,他就是太…….酷了。


單就知名度而言,導演Roger Donaldson不是一個你會注意到的名字,但如果要拍中等水準、步調平穩、風格保守又有一定品質的電影,那Donaldson算是相當不錯的人選。《玩命追緝》相當程度受益於Donaldson穩定而傳統的拍攝和步調,讓電影多了份誇張故事所需的真實感,頗有70年代驚悚/劇情片之風。製作上可能不算多突出,但至少不會感覺廉價草率。


但有些時候,你會覺得《玩命追緝》太努力要讓自己不只是現在的樣子。在故事上,太多不必要的部分讓電影雖然只有2個小時長,卻感覺有些冗長且不必要,一些支線如Morahan滲透Michael X不僅整條拿掉也不會影響故事,反而可以讓敘事更加緊湊。另外,即使Donaldson是個好導演,他終究不能算是第一流,也讓電影雖然平穩,卻缺乏那份真正突出的氣氛(當然,他的演員也算不上真正豪華),而平緩的步調搭配相對讓人有些失望的結局讓這部電影雖然有著強而有力的中段,收尾卻顯得有些平淡。最後,電影的前段跟之後的部分感覺有些不搭。前段感覺像是一部拍得比較穩重保守的黑色喜劇,後面則完全是老派劇情犯罪電影,雖不至於有太大影響但還是有點奇怪(雖說後半段還是有出現幾幕幾乎是從Guy Richie電影剪下來的特寫)。


回憶第一次看David Mamet的各懷鬼胎,我被幾乎靜止的劇情搞到昏昏欲睡,但在之後的每一次觀賞都在對白與角色互動間找到了無窮樂趣。玩命追緝某種程度上也跟Mamet的電影有幾分相似:不算深入但鮮明的角色、犀利的對白、峰迴路轉的故事,以及本身完全仰賴調度和巧思而非剪接和特效的拍攝。讓人不勝欷噓的是,這樣的電影選在觀眾平均智商最低的暑假出現在大銀幕,看來終究是要在《赤壁》罵聲連連下悄悄的來又悄悄的走。只希望有觀眾可以在看完之後,獲得那份更難得到卻更珍貴、不只用腎上腺素更用腦的娛樂。

本期焦點-【v.177】 2008/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