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人生》百感交集
榮獲本屆奧斯卡最佳動畫提名的《茉莉人生》,改編自【我在伊朗長大】此一系列繪本,稱之為繪本而非童書,實則因為這故事表面看來簡單生動,然而其背後潛藏的意涵,往往連成年人都無法全盤體會,更遑論是涉世未深的小毛頭了。
《茉莉人生》的中文片名,來自小女孩瑪琪回想起故鄉,頭一個浮現的味道,就是奶奶胸口前淡淡的茉莉花香,當她要離開伊朗出國唸書,奶奶告誡她不僅要有自信,並且一輩子都得正直誠實,即使別人用不好的態度對妳都不可改變。 女主角瑪琪在童年階段,正好經歷了伊朗從君主獨裁,走向回教基本教義專政的年代。小時候喜歡與同儕比劃東方武術、看日本怪獸電影、更愛聽叔叔伯伯講起自己參與革命的種種,原本就已經特立獨行的她,因此更是顯得一身傲骨,不畏人言的個性也讓家人頭痛不已,然而開明的父母卻始終不為她設限太多,認為是保守的伊朗不適合她,而不是自己的小女兒,必須為了配合大環境而強迫被矯正和改變,故在瑪琪小小的年紀時,就把她送到歐洲唸書,遠離國內的紛擾與是非。
但離鄉背井的她,在同學面前卻不敢抬頭挺胸以身為伊朗人為榮,因為在某些歐洲人眼裡,伊朗就像戰亂連年的不毛之地,到處住滿了互相仇恨的野蠻人,小瑪琪也漸漸忘了對於自己血統的驕傲,甚至連鄉愁都在夜夜笙歌中慢慢消磨殆盡,直到她重新面臨了人生各式各樣的轉捩點。
當小瑪琪因失戀而決定自我放逐,甚至一路從歐洲逃回了伊朗,家人雖遵守約定不去過問她的遭遇,但在基本教義派的掌權之下,瑪琪回到伊朗之後反而更是處處受限。身處歐洲時,小留學生的她明白知道自己不屬於那個地方,但回到了同文同種的祖國,卻也同樣成為眾人眼中的異類,她曾經嚐過歐洲的解放與自由的滋味,所以更積極想在夾縫中找到喘息的機會和空間,參加違法舞會、喝著私釀的酒精飲料,一切都只是要努力讓自己活得快樂,來忘記自己其實一點都不快樂的事實。
她甚至為了逃避一切、證明自己的灑脫與不在乎,在衝動下與一個不甚熟悉的男人結婚,但很快就發現到,婚姻生活不僅和想像中有很大的出入,更明白幸福不能只靠他人的施捨,而是必須自己踏出腳步去尋覓,但身處男尊女卑的大環境,以及情感上一時的習慣和依賴,即使夫妻早已經相敬如「冰」,卻也不敢離開婚姻。 所幸瑪琪的奶奶是個走在時代尖端的女性,她的丈夫因為皇室血統而被槍決,但她卻堅強地撐起了家中一切重擔,才讓後代子孫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與照顧。奶奶知道小孫女心裡煎熬,與她好好地促膝長談一番,才令瑪琪可以勇敢的離開這場不理智的婚姻,既然不愛了,就不該繼續欺騙彼此、互相折磨下去。 於是乎瑪琪決定再次踏上旅程,離開人親土不親的祖國伊朗,前往歐洲去追求她曾經享有過的幸福,但這次最大的不同,一切都是她自己的決定,因為她清楚明白,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麼,是自信、尊嚴、是永遠正直誠實的人生態度。
看完《茉莉人生》,心情和電影本身帶給人的感覺同樣耐人尋味。我的大學教授中有野百合學運的主要成員、而江媽媽在戒嚴時更是熱衷參加各式舞會、芳小妹目前人都還在國外唸研究所…雖然電影的背景發生在二十多年前的伊朗,卻很意外的與我的生活產生了連結;而影片中的伊朗政局,不難令人想到台灣政治圈爭權奪利的對立情勢,而一觸即發的兩岸關係,更是讓人害怕台灣發生戰爭的可能性,但決策者所奉行的價值,是否值得人民為此賣命,我卻毫無頭緒;自我、愛情與信任之間的三角關係,往往又更費人疑猜…
阿江的大學同學中有兩對很要好的班對,在交往到論及婚假的階段,卻因為「不愛了」這個原因,而選擇各分東西,有讓我對這三個字特別敏感,因為這樣的理由無疑等同晴天霹靂。所以看完電影,我告訴身邊的她:「我覺得用『我不愛妳了』當分手的原因,是很爛的理由。」
『如果發生了,會不愛了,是因為累積了太多的抱怨,而這些抱怨沒有得到善意的回應,久了,彈性疲乏了,就覺得自己不行了…』或許人生與愛情相似,一切都是慢慢積累而成的結果吧?
電影《茉莉人生》在短短的95分鐘,對於一個伊朗女性的各生活面項都沾上了邊,但也很難深入探討其中的細節,往往當自己還在思索,電影就已經進入下個議題或環節;還來不及感動,就被穿插的幽默內容而弄得破涕為笑。縱使電影整體來說深度不足,但在廣度上卻包羅萬象,絕對值得您來細細品味,而觀眾或許也會在這部看似小品的動畫電影裡,找到屬於自己人生的角色與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