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崛起.三大驚悚配樂名家
講到恐怖配樂的始祖,與恐怖大師西區考克合作的配樂家伯納赫曼絕對是當之無愧,他的《驚魂記》至今還是恐怖配樂的典範,之後,再由傑瑞高史密斯繼承恐怖配樂的精髓,至此,恐怖片配樂開始兵分兩路進行著。三位新生代的恐怖驚悚作曲家,則承接了上一輩大師的餘韻,亦開創了嶄新的恐怖音樂語言…
講到恐怖配樂的始祖,與恐怖大師西區考克(Alfred Hitchcock)合作的配樂家伯納赫曼(Bernard Herrmann)絕對是當之無愧,他的《驚魂記》(Psycho)至今還是恐怖配樂的典範。
之後,由傑瑞高史密斯(Jerry Goldsmith)繼承恐怖配樂的精髓,於1976年因《天魔》(The Omen)一片拿下了奧斯卡最佳電影配樂的獎項。至此,恐怖片配樂開始兵分兩路進行著:
一種是跟宗教地獄有關的恐怖配樂,1987年由克利夫巴克(Clive Barker)創造的《養鬼吃人》(Hellraiser)系列電影是近代此類恐怖片的經典。由中生代恐怖配樂巨匠克里斯多夫楊(Christopher Young)負責掌舵,確立了傳統管絃與黑暗聖樂的配樂型態。
另外一種則是跟殭屍魔人有關的恐怖配樂,最經典三位魔人分別是由約翰卡本特(John Carpenter)所創造的《月光光心慌慌》(Halloween)系列電影裡的麥可麥爾斯(Michael Myers);《十三號星期五》(Friday the 13th)裡的不死殺人魔傑森(Jason Voorhees);還有由魏斯克萊文(Wes Craven)催生出來的夢魔佛萊迪古格(Freddy Krueger)。這類B級恐怖類型的電影,配樂風格則走入了電子音效、實驗電音的範疇,粗簡但又相當駭人,音樂聆賞性雖然不高,但在影片中卻能搭配劇情產生極度驚嚇,這種配樂類型原則上是跟傳統管弦的配樂型態差之甚遠的。
近來,配樂家們開始嘗試融合上述兩種音樂型態來替恐怖電影譜寫音樂,既不拘泥於傳統管絃,亦不侷限在電子音樂,而是將之結合相互運用,以下介紹三位新生代的恐怖驚悚作曲家,他們承接了上一輩大師的餘韻,亦開創了嶄新的恐怖音樂語言。
1. 約翰歐特曼(John Ottman)
1964年生於加州,他是導演、剪輯師也是配樂家。
著重於傳統管絃,但卻為《月光光心慌慌》的續集電影《H20抓鬼節》(Halloween H20: 20 Years Later)譜寫配樂。他也親自執導驚悚殺人電影《下一個還是你》(Urban Legends: Final Cut)並身兼此片的配樂家。
與新銳導演布萊恩辛格(Bryan Singer)合作的《刺激驚爆點》(The Usual Suspects)讓他嶄露頭角,並開始了他們長期合作的關係,如1998年的《誰在跟我玩遊戲》(Apt Pupil)、《X戰警2》(X-Men 2)以及《超人再起》(Superman Returns)等片。
《超人再起》這部配樂則是向配樂大師約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致敬的作品,同時也確立了歐特曼以傳統管絃營造英雄氣魄的音樂風格,他的另一部作品《驚奇四超人》(Fantastic Four)也是這類的代表作品。
歐特曼其他驚悚之作還有1998年的《絕命大逃亡》(Incognito)、1999年的《史前巨鱷》(Lake Placid)、2002年的《步步危機》(Trapped)、《八腳怪》(Eight-Legged Freaks)、2003年的《鬼影人》(Gothika)、2005年的《恐怖蠟像館》(House of Wax)和《捉迷藏》(Hide and Seek)。
2. 約翰佛瑞塞爾(John Frizzell)
1966年生於紐約,曾與詹姆斯紐頓霍華(James Newton Howard)、阪本龍一(Ryuichi Sakamoto)合作過。
1997年的《天崩地裂》(Dante's Peak)詹姆斯紐頓霍華還幫忙佛瑞塞爾譜寫電影主題配樂,也因為此片,讓佛瑞塞爾有了更多的創作機會。就在同年他也創作出了《異形4浴火重生》(Alien Resurrection)那詭譎多變、氣勢迫人的科幻驚悚樂章。隔年他接下約翰戴伯尼(John Debney)的重擔,替《是誰搞的鬼》(I Know What You Did Last Summer)的續集《到底是誰搞的鬼》(I Still Know What You Did Last Summer)譜寫配樂。
可惜的是,華納唱片公司所出的合輯原聲帶只象徵性的蒐錄了一首佛瑞塞爾的配樂,事實上,由約翰戴伯尼所配樂的前一集《是誰搞的鬼》,新力唱片公司所出的合輯原聲帶更是連一首原創配樂都沒蒐;這讓真正喜歡電影配樂的樂迷大失所望,爭相蒐藏由約翰戴伯尼自己錄製的宣傳片配樂原聲帶,由於數量稀少,得來非常不易。
2007年的《報應》(The Reaping)是佛瑞塞爾融合傳統管絃、黑暗聖樂以及電子音樂的精采作品。為了配合電影《舊約》《十災》的恐怖影像,佛瑞塞爾的音樂必須兼具神聖和恐怖兩大元素,此外還要有災難電影的緊張、懸疑和動作;四大元素除了配合影像之外,還需要維持一個電影的主要精神,那就是《信仰》:從《拋棄信仰》、《重拾信仰》到《堅定信仰》,最後產生《力量》,佛瑞塞爾必須要在整部邪惡無比的樂音之下貫注此一精神。
作曲家以極其繁複壯大的交響樂結合大型合唱團,為《報應》這部配樂營造出了一個悲壯的《正邪戰場》,勾魂攝魄般的電子音樂巧妙融入其中,狂亂不安、扭曲掙扎的末日景象彷彿歷歷在目,令人膽顫心驚。
佛瑞塞爾其他較為知名的驚悚之作還有2001年的《惡靈13》(Thirteen Ghosts)、2002年的《嚇破膽》(Ghost Ship)以及2006年的《生存遊戲》(Stay Alive)等片。
3. 馬可貝崔米(Marco Beltrami)
1968年生於義大利,但幼年即移居紐約長島。
同樣擅長傳統管絃與電子音樂的結合運用;馬可的音樂語法非常精準,與電影影像之間的起伏脈動一致性頗高。他同時也承襲了傑瑞高史密斯的強勢銅管語法,是一位不容小覷的新生代配樂家。
從1994年迄今,作品產量大概將近40部之多;1996年的《驚聲尖叫》(Scream)奠定了他對驚悚配樂的實力,《驚聲尖叫》的導演,也就是70~80年代經典恐怖片《魔山有眼》(The Hills Have Eyes)、《半夜鬼上床》(A Nightmare on Elm Street)的開山祖師魏斯克萊文就非常欣賞馬可對於驚悚片配樂的掌控功力,於是便和他合作了《驚聲尖叫2》(Scream 2)、《驚聲尖叫3》(Scream 3)、《神鬼大反撲》(Dracula 2000)和《魔咒》(Cursed)等片。
2006年他接下了新版《天魔》的配樂大任,這不但是他向先輩傑瑞高史密斯致敬的作品,似乎也宣示繼承了大師衣缽,在這部配樂中,馬可並沒有像舊版的《天魔》一樣大量使用聖樂與合唱,而是以大量的絃樂、管樂、打擊樂交錯鋪排,藉以營造一種黑暗勢力的蔓延,至於黑暗的聖樂合唱則是潛藏在交響樂的背後,變成一種輔助語法。
馬可其他膾炙人口的恐怖配樂尚有1997年的《秘密客》(Mimic)、1998年的《老師不是人》(The Faculty)、2000年的《兇手正在看著你》(The Watcher)、《鴉魔戰士》(The Crow: Salvation)、2001年的《致命玩笑》(Joy Ride)、2002年的《惡靈古堡》(Resident Evil)、2002年的《戰慄On-Line》(Halloween: Resurrection)、《刀鋒戰士2》(Blade II)、2003年的《魔鬼終結者3》(Terminator 3: Rise of the Machines)、2004年的《機械公敵》(I Robot)、《地獄怪客》(Hellboy)、《鳳凰號》(Flight of the Phoenix)、2005年的《赤眼玄機》(Red-Eye)以及2006年的《決戰異世界:進化時代》(Underworld Evolution)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