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君臨天下的《星際大戰第三部曲:西斯大帝的復仇》


相對而言,《西斯大帝的復仇》是三部前傳中最像樣的,算是為前傳系列挽回些劣勢。《西斯大帝的復仇》片的重點是變節的Anakin,遺憾是在前傳《威脅潛伏》、《星際大戰二部曲:複製人全面進攻》至《西斯大帝的復仇》中,太多時間把焦點放在桀驁不馴的Anakin性格描繪上

1971年的《THX-1138》後,喬治盧卡斯因為與投資的華納電影公司交惡,盧卡斯決定自資拍攝電影,誓要脫離片廠的箝制。後來,因為《星際大戰》的空前成功,盧卡斯創立的LucasFilms漸漸又成為另一個荷里活巨大企業,而他本人正是這個財雄勢大集團的最高領導人。他經常在不同場合重申,說一生都只想拍自己喜歡的電影,但《星戰》卻佔了大半生;他一直要脫離荷里活這體制,但倒頭來卻是體制內最有影響力的人。



這時候他就自圓其說:「這不正是我的《星際大戰》系列想說的嗎?你越是想逃避,命運就越是把你安排進去。」於是,既名利雙收,又佔了「獨立導演」的道德高地,而且更有廉價的「作者論」元素──電影像人生、命運作弄人……。喬治盧卡斯把幾十年的電影生涯縮濃起來,就教《星戰》系列更添幾份神秘及傳奇性。


星戰世界的不進化論

無論是《星際大戰首部曲
威脅潛伏》、《星際大戰二部曲:複製人全面進攻》到今天的《星際大戰第三部曲:西斯大帝的復仇》,《星際大戰》「前傳」與二十年前「後傳」最明顯的分別,是CG(電腦動畫)今天終可大派用場。畫面於是十分細緻,一切都很像真。今天看後傳,不少道具、機械人及科幻世界的陳設恐怕連盧卡斯本人都會面紅。比如後傳初次出現的C-3PO及R2-D2兩個深入民心的機械人,也只是兩個穿上硬身戲服一拐一拐走路的演員,若比較《黑帝君臨》那個有肉眼及心房、身手敏捷的Grievous將軍,真難令人想像這些不同款式的機械人會在同一個科幻世界中並存。


但尷尬的是,前傳講求技術的精雕細啄,突出了後傳在技術/資金限制下呈現的粗糙。把六部電影一氣呵成的看,你會發現早在《複製人全面進攻》、《西斯大帝的復仇》的繁榮都市、車水馬龍(在天空行駛的汽車),在後傳中已沒有了影蹤;在前傳中強而有力的CG機械人兵團,在後傳中淪為穿戲服的複製人兵Stormtrooper之天下;前傳的Yoda大師栩栩如生,後傳中只是一個布公仔樂園的玩偶。即使是揮舞激光劍的場面節奏,前後傳都極為不同。在故事的時間推演上,後傳雖然比前傳的最後一部《西斯大帝的復仇》晚二十年發生(是時Luke及Leia已長成),但它在裝潢上呈現的卻是一個拒絕進化甚至自我倒退的未來世界。


前傳不如後傳

但觀眾對「後傳」的二十年熱情,對「前傳」的苛責,也好說明了即使是科幻電影,「技術」(即拍攝的條件)也不一定是成功的唯一因素,創新意念更重要,時代的需求也有其意義:《星際大戰》、《帝國大反擊》及《武士復仇》的效果令當時觀眾眼前一亮,其正邪對立的故事、相對逼真的科幻世界描繪、對暴力及性元素的克制運用,說的是無傷大雅的英雄救世故事,實在為激進及越戰年代後的美國奠下了龐大電影產業一切娛樂掛帥的典範。


反觀二十年後的前傳,在更好的攝製條件下,曾被批評為只重視場面,欠缺血肉的角色及好的演技,連對白也被美國的影評人譏彈得為幼稚及欠缺深度。


相對而言,《西斯大帝的復仇》是三部前傳中最像樣的,算是為前傳系列挽回些劣勢。《西斯大帝的復仇》片的重點是變節的Anakin,遺憾是在前傳《威脅潛伏》、《星際大戰二部曲:複製人全面進攻》至《西斯大帝的復仇》中,太多時間把焦點放在桀驁不馴的Anakin性格描繪上,到了《黑》的下半段始交代Anakin逐漸為邪惡力量侵吞,那種轉化顯然是太快了。但《西斯大帝的復仇》勝在於它摒棄了希望討好所有觀眾階層的包袱。在美國,《西》片是《星戰》六部電影中唯一被劃為「PG-13」級別的(其餘五部都是「PG」),所以影片連番的殺戮──其暴力雖也非常克制,但個別場面在《星戰》系列中算很大膽──以至Anakin最後被恩師Obi-Wan所重創,都深化了影片要帶出的不安氣氛。


然而,若從角色的心理寫實角度出發,Anakin變成Darth Varder前還是一個莽撞小子,武士議會不推舉他為「大師」,他就終日鎖起眉頭發小脾氣。很難想像,一下子穿起Darth Varder的制服會成為邪惡帝國的統領,他的管理能力及大將之風如何得來,跳脫的性格如何進一步演化成二十年後(1977年的《星際大戰》),觀眾首次接觸的沉厚大魔頭?這個前傳的最終回若也犯不著去交代,也就留待舉世的萬千星戰迷去自行補白好了。

作者:家明 【家明的ICFILMS.COM】

本期焦點-【v.015】 2005/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