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世紀:自私與自信
畫家無須多言,用畫就能撼動人心;畫家電影同樣忌諱多言,讓人看見,就是本事。
觀看Mike Leigh的《畫世紀:透納先生》時,心頭不時浮想起英國詩人拜倫的名詩「She Walks in Beauty」。只不過,這個She要改成He,也就是She Walks in Beauty要變成He Walks in Beauty。當然,這個He指的就是英國國寶畫家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1775-1851)。
差別在於拜倫的詩源自他巧遇一位絕世美人,將滿心感歎轉換成為千古詩句,Beauty指的是佳人風采;Turner這位畫家長相平庸,身材臃腫,距離俊美甚遠,但是《畫世紀》的Beauty指的是英國山水,Mike Leigh透過Turner的行走江湖,讓山河之美盡入眼簾,讓世人明白正因為有如此動人的壯麗山河,才能穿心入腦,成就如此巧手巧藝,《畫世紀》的每一格畫面其實都美得像詩,夠讓William Turner震撼心動的山海美景,同樣也撼動戲院裡的觀眾。
這就是中外畫家電影都很難迴避的議題:絕世畫作的靈感從何而生?電影導演的工程就是先完成考據,既而找出重現的方法。Mike Leigh的重現工程就有充份的說服力,夠讓觀眾有著不虛此行的感動。
畫史上對Turner的「頭銜」有二:風景畫家,以及水彩畫家。他的傳記清楚寫著早在20多歲的年紀,足跡便已踏遍歐洲大陸,一方面是到羅浮宮或羅馬與威尼斯看畫學藝,另一方面則是將山海見聞,轉換成自己的風景畫風,《畫世紀》的重點是他的晚年人生,一開場就是他荷蘭壯遊歸來的經驗分享。但若只會說,觀眾就有隔,直接讓大家看見他如何走過這些風景,就有如一記重拳擊中了觀眾的心。先是「看見」,既而就能「想見」了。
畫家電影重點有二,除了畫作,就是人生。藝術家全心全意獻給藝術,不是生活白癡,就是自私自利鬼。Turner一輩子未婚,卻有兩位女兒,但他既叫不全女兒之名,更不知如何對話,女兒的媽更是對他心冷絕望,除了怨懟,別無好話,《畫世紀》選擇從這一點切入,清楚標識出他無法控管自己的欲望,更無法善盡人倫天職,不是好情人好丈夫,更不會是好爸爸......但是這些道德與性格上的缺憾,無礙他的畫藝天份,《畫世紀》能夠光明與黑暗並陳,留待觀眾自行撿拾定位,其實是既高明又有力的論述法。
至於薄倖的他,怎麼對待有皮膚病的管家?但是管家又怎麼崇拜他,任他擺布?專情的他,又怎麼向做了二次寡婦的愛人Booth傾訴自己的衷情,甚至被人稱為Booth先生亦無妨...這些事實既有著「不為尊者諱」的坦率直接,又有著不從八卦論是非的真相排列,Mike Leigh的尺寸拿捏,確為史家手筆。
Turner與父親的關係非常親密,父親供養他,也照顧他,Turner歐洲回來他上菜市買菜要為孩子進補的那場戲,先是買了副豬頭回家,繼而在餐桌上就切下「嘴邊肉」大快朵飴的那場戲,宛如一則十九世紀餐飲史的考古重現,既勁辣又生猛,同樣有著讓人瞠目結舌的震盪能量。Mike Leigh先是做足功課,再在關鍵戲份上做重點突破,讓人「撞見」奇觀,所有的苦心氣力就全沒白費了。
病榻上的Turner,曾經喃喃整理著自己的畫藝精髓:「The sun is God!(太陽就是神)」,事實上,電影也多次捕捉到日出與日落的海天紅彩,甚至還要他來解說的日出與日落的太陽光究竟有何不同?不過,Mike Leigh真正懂得用畫面來下結論,當你在電影最後時分看見他在夕陽時刻,站在懸崖邊,用手與筆丈量著自然比例,背景紅如火,人兒暗如影,卻依舊孜孜矻矻,想要留住人間美景。此情此畫此人,一切盡在不言中了。這才是大師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