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影:預告片的學問
一部預告片要透露多少美術和劇情,才會吸引你願意花錢進場呢?小小的預告片究竟要多長,才不會讓觀眾厭煩呢?你想不想知道這張照片來自那一部新片呢?

電影預告片,是電影產業很獨特的工具,新片需要預告片透露訊息,建立消費者的期待,完成消費契約。
成功的預告片,讓你充滿期待,誤導的預告片,可能洩露太多機關環節,毀了電影,亦可能出其不意,吸引了並未設定的其他族群。
電影本片前放預告片,另外的功能就是讓晚到的觀眾來得及坐定位,準備觀賞;如果預告片太長太多,觀眾就難免會抱怨浪費時間,又要多付半小時停車費了。
電影院的預告片,觀眾沒有自主權,全然操之於戲院,放什麼就看什麼,放多少,就看多少,如果遇見一播再播的預告片,誰不倒胃?
租DVD回家的觀眾,就比較快樂了,通常直接就快轉或跳過預告片,不要被閒話閒片拖延 觀賞興頭。

全美戲院公會(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Theater Owners,簡稱NATO)日前做出決定,要縮短預告片的長度。這則訊息提供了一些有趣的電影產業數字。
第一:一部預告片有多長?通常是兩分半鐘。
第二:通常本片映演前,會放多少部預告片?一般是四至五部,最多竟然有八部。
針對第一點,NATO說預告片的長度,以後最多只准兩分鐘。省下的三十秒,可以讓觀眾早點進入好戲,亦省去了等待時間。
針對第二點,NATO說本片之前,連看八部預告片,這意味著觀眾要多看二十分鐘閒片,這不符合消費本意,亦不尊重消費權益。
美國電影工業能夠執世界牛耳,一方面是他們勇於築夢,在視聽上引導和滿足觀眾,另一方面則是他們願意從數據上找到改革的契機與能量。
預告片說穿了,只是電影行銷的一個小細節而已,但是有數字為憑,就可以整理出長篇大論,從消費端來檢視娛樂業的親民便民媒介。

過去觀影人生中,有兩部預告片讓我難忘,一部是萬仁導演執導的《油麻菜籽》,開場就是海灘旁一座特別的日式小屋,一對剃著馬桶蓋頭的小兄妹,坐在榻榻米上玩著簡單的家家酒猜拳遊戲,然後喝醉的爸爸回家了,默默打著機器毛線,辛苦等門的媽媽忍不住發飆了,一個小家庭的風暴即將成形,然後片名字幕出現,預告片嘠然而止。
多年後,我才知道,原來那是上映檔期快要到了,電影才剛拍完,製片為了趕宣傳,就拿第一本拷貝直接當做預告片來放映了,那是《油麻菜籽》的起手式,亦是見面禮,風味醇厚,看過預告片再看本片的觀眾還真的似曾相識,完全不失望。那是一部百分百原汁原味的成功預告片。

作者:藍祖蔚
【藍色電影夢】
本期焦點-【v.0398】 2013/06/06
其他新鮮事兒

《出神入化》開創娛樂片新視野 (6/6)

《闇黑無界:星際爭霸戰》5件事情讓你的電影更好看 (6/6)

不滅的意志:專訪《指尖視力2.0》導演林家安 (6/6)

《出神入化》誰是全場最聰明的人? (6/6)

《遠大前程》【大亨小傳】的英式古早版 (6/6)

閉嘴聽音樂:歸去來兮 (6/6)

《森林戰士》沒看到不代表不存在 (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