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希薇亞:等待果陀
沒有「眾裡尋他千百度」的傻與癡,你的愛情,或許有些蒼白;然而,縱有「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的傻與癡,又豈能確知花落蓮成?《尋找希薇亞》書寫了尋覓,也書寫了虛空。


《尋找希薇亞》描述一個不知名的男生(Xavier Lafitte飾演),一心念著六年前在法國史特拉斯堡(Strasbourg)遇見的女孩希薇亞,六年後重返舊地,他能夠在這座看似熟悉,卻又陌生的城市找到昔日心動嗎?
表面上,《尋找希薇亞》是個癡戀與苦戀的愛情小品,但是西班牙導演荷西.路易斯.格林(,Jose Luis Guerin)並不想拍部規規矩矩的純愛電影,陷在傳統框架上訴說通俗故事,從感性角度訴說愛情故事固然迷人,從理性角度來量測「追尋」的深廣餘波,《尋找希薇亞》才得以不俗。
格林首先選擇的切入點是:記憶。

男生每天會從下榻的旅館裡,來到城市廣場前的咖啡館,那兒人來人往,或許就能撞見六年前的心動,如果心中確有定見,一眼就能確悉,正因為人影其有些糊了,焦距對不起來,所以只能先行凝視,既而在紙上素描。掠過眼前的人影,都吸引他的目光停留,從髮絲、眼影、唇形到輪廓,所有的仔細端詳,都像是先用眼睛尋找可能的組合,再用素描的方式來重繪佳人形影,從摸擬中進一步確認究竟是什麼樣的弧度勾去了魂魄?能否從那樣的線條中得到昔日的感動?

然而,女孩告訴他:「我不是。」繼而再以手指往唇上一擺:「別再道歉了。」前者,否定了「過去」的癡迷;後者,切斷了「往後」的可能。《尋找希薇亞》就用了這麼簡明的手勢,讓史特拉斯堡的仲夏頓時有了秋涼。
格林的第二個切入點是:聲音。

《尋找希薇亞》有點像存在主義的名劇《等待果陀(En attendant Godot?/Waiting For Godot)》,果陀好比希薇亞,好像存在,卻不確定存在,果陀可能是上帝或者死亡,《尋找希薇亞》只是將《等待果陀》核心論述的「生命意義」 套進了「愛情意義」的軀殼中,但又在一無所獲的等待裡,完成了「生命意義」的素描。
找不到愛人,也找不到答案,《尋找希薇亞》試圖用波麗露的音樂輪迴來註解人生,但是誰也都可能是希薇亞,只要持續凝視,只要專注凝聽,你的希薇亞是否就在下個光影流轉處?好玄的問題,好玄的註解,《尋找希薇亞》提供了一個好玄的誤讀空間。
作者:藍祖蔚
【藍色電影夢】
本期焦點-【v.0392】 2013/04/25
其他新鮮事兒

《一九四二》重拾一段被遺忘的歷史 (4/25)

《陰緣》台灣靈異事件登上大螢幕 (4/25)

《遺落戰境》「團隊意識」的愚昧 (4/25)

即將來訪的超級英雄 (4/25)

《宿主》我宿故我在 (4/25)

《驚悚大師:希區考克》大師鉅作背後的心路歷程 (4/25)

《黃色大象》幸福,一直都在 (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