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要死:生命的能量
波蘭名導演傑西.史考利莫斯基的《我不要死》利用一場美國人的戰爭,訴說了人性的本能傳奇。


首先是視覺震撼。《我不要死》是一部波蘭與挪威合資的電影,但是開場的陸空協同作戰,動員兵力雖不多(一架直昇機,三位巡邏兵),卻因為鏡頭從空直視地面部隊,加上聲音連繫,監控嚴密的步步為營,讓畫面呈現了少見的立體縱深,成功傳達了肅殺氣氛,也提供了有事即將發生的訊息暗示,從場面布局到氣氛節奏,都深合好萊塢戰爭電影的緊叩人心的緊張力道。
《我不要死》的開場背景設定在阿富汗的一處山谷中,美軍前往蒐尋反抗軍集團的基地,山谷一片死寂,只聽得到直昇機的螺旋漿轉動聲,以及駕駛與地面巡邏人員的無線電對話聲音,直到美軍下到峽谷,觀眾才看見岩壁旁有著戰死的回教戰士遺體,然後才又聽見有呼吸聲傳來,瞄見幌動的人影,似乎有人急著找避難場所,但是山谷別無出口,於是又匆匆取了死亡戰士身上的槍械,躲進山谷罅隙。從他的腳步聲與呼吸聲,觀眾可以接受到他極其緊繃的情緒,從他生硬操作槍械的動作裡,更可聞嗅到他似乎並非職業軍人,電影就在生死一瞬間的對峙時刻中滑進了電影的主題:殺戮的意義與目的。


Mohammed雖靠殺戮暫時喘了口氣,可是槍聲一響,形跡就暴露了,他逃不過空中部隊的火砲攔截,很快就擒,關進了戰俘營,開始接受生不如死的苦刑伺候。史考利莫斯基並無意突顯美軍對待戰俘的殘忍手段(天下那有仁者之師?前線戰士每天面對生死存亡壓力,都相信對敵人仁慈,最後就會害到自己),但是史考利莫斯基卻以簡單的事實突顯著戰俘的打死不招有以下幾種可能:
1,語言不通,不知你在問啥,所以有問無應;
2,生理殘缺,槍砲擊發時,已震破了耳膜;
3,裝聾做啞,矢志不從,有問不應。

作者:藍祖蔚
【藍色電影夢】
本期焦點-【v.0320】 2011/11/24
其他新鮮事兒

金馬入圍名單總複習 (11/24)

《勇者無敵》把破碎的心再拼湊回來才是勇者 (11/24)

金馬佳餚先嚐為快 (11/24)

同慶金馬 巨星來添光 (11/24)

金馬獎落幕分析─台灣電影起飛了嗎? (11/24)

高貴典雅實力派女演員–克莉斯汀史考特湯瑪斯 (11/24)

《海狸先生》突破重圍找到出路的愛 (1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