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滾吧!阿信》:再上層樓
從選材,表演到戲劇新詮,林育賢的《翻滾吧!阿信》都有著勁力滾翻的威力。
2011年台灣影壇最動人的發展趨勢之一就是,製片人勇於開拓新題材與新路線,多元取材,多方嘗試,雖然未必都成功,卻是清楚傳遞了台灣電影不再單一的訊息,讓觀眾有更多選項,也有更多的意外。
林育賢執導的《翻滾吧!阿信》 雖然脫胎自知名紀錄片《翻滾吧!男孩》,卻進化、瀪衍與增殖得情貌更有稜有角,在少年體操隊的傳奇之外,兼顧了男孩的青春回憶,與成長必經的迷惘與淬鍊, 再回歸運動電影的勵志自強主軸,從原本紀錄片平鋪直敘的直線,拉展成了劇情片圓弧迴轉的曲線,証明了從紀錄片發展成劇情片,也是可行的戲劇選材手段。
其次,體操運動在台灣並非熱門,若非2005年《翻滾吧!男孩》的空前賣座,若非宜蘭公正國小體操隊的小選手們從菜市場裡活潑過動的小男孩,蛻變成全國賽的金牌選手,再配合他們咬緊牙根劈腿倒立的勇敢與志氣,曾經那麼震撼人心,曾經催逼那麼多感動?水,或 許林育賢導演還不一定有拍攝劇情片的機緣(畢竟他的前作《鴉之王道》和《翻滾吧!男孩》都只是紀錄片)。但是要把耳熟能詳的《翻滾吧!男孩》翻轉成劇情片,林育賢面對的第一個問題無非就是當前明星誰能勝任?誰能真的演出在單槓和鞍馬上自在翻滾的體操選手?畢竟,紀錄片是真人上陣,一切有所本,幾回翻轉也 不是問題,放眼時下明星,誰人有此能耐?
正因為如此,彭于晏勇於接受挑戰,花半年時間徹底改變花拳繡腿的空心枕頭形象,確實是台灣電影演員一次重要的表演分水嶺,畢竟從地板舞動、鞍馬、吊環、跳馬這些體操動作,如果不能本人上陣,不能帶出全景畫面,想靠攝影技術來唬人,電影就完全欠缺了真實動人的力量(一切就像找不會拉小提琴或彈鋼琴的 演員來飾演音樂家,只能靠拉背影和特寫來應付交差時一樣尷尬),彭于晏的汗水沒有白流,他的順利過關,拉抬了不少演員的尊嚴高度。
其次,如果只把體操當成劇情的核心軸線,變成體育場上証明自己能耐的運動模式,視野或許狹窄了些,林育賢懂得把體操場上練來的好身手,轉化成為青年逞兇鬥狠時的獲勝手段, 雖然有些刻意,卻處理得合情入理,不露做作痕跡,讓體操身手有了「學以致用」另類空間,當然也是電影元素的充份利用,濃稠了戲劇密度。成龍在他的動作片型 中做到的生活運動美學,在《翻滾吧!阿信》也得到類似的揮灑空間,也更增加了電影賞趣味。
當然,運動類型電影的主軸之一就在於信念與意志。《翻滾吧!阿信》此時套進了商業電影慣用的「相信,受挫,迷航」三部曲,阿信先是得不到母親的支持,不能悠 遊於體操世界中,他有著嚴重的失落感,但是更讓他迷惘的卻是與柯宇綸飾演的菜脯,青春浪蕩終於闖禍,必需北上逃亡,受困斗室,也得為生計去替黑道圍事的徬 徨與迷途(柯宇綸從《一年之初》、《色,戒》、《一頁台北》、《消失打看》到《翻滾吧!阿信》中,類型從不重複,演技益發寬廣的表現,特別是他被個性與命運 牽扯得往下直墜的沈淪絕望,格外讓人驚豔),都讓體操不再是主角念茲在茲的口號,而是在人生已到山窮水盡時,卻有如牆角小花,突然綻放花蕊,喚醒往日記 憶,重新得著了記憶,也讓慘綠人生有了選擇,得到重生的機緣,然後才回到運動勵志電影一定會有的「訓練,折磨,突圍」主軸。這樣的劇情轉折同樣証明了林育賢的戲本創作,比起以往不盡圓熟的《六號出口》與《對不起,我愛你》進步極多,顯然他亦汲取了極多的傷痕記憶。
陽 光是《翻滾吧!阿信》的主要背景,但是參插其間的黑暗力量,卻也發揮極有力的對襯力量,陳漢典的小混混,兇猛不如《艋舺》,卻是恰如其份,龍劭華的黑道老 大更是極盡冷鋒直射的魅力(與《艋舺》中的王識賢都算是畫龍點睛,讓深不可測的黑道心機更加鮮活映現的傑出表演),那場湯屋談判戲的風聲鶴唳效應,幾乎奪 走了全片的運動光采,威力十足。只可惜,陳漢典與龍劭華最後都刻意放軟了線條,跡近諧趣的大和解收場,刻意讓陽光普照,卻讓人懷念起原本寫在他們眉宇間的 深沈黑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