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六號出口》西門町寫真


「六號出口」是捷運西門站進出人潮最多的出口,跨出六號出口,就會撞見族群人口雜混,卻各有一片天的西門町,那是青少年流行文化的集散地,那是寂寞老人群聚慰安的出入場…林育腎選擇了年輕人做為敘事主線,老年人做為暗潮背景,從次文化主題、選角、用色到節奏,《六號出口》算得上是風格一致,首尾呼應的用力創作。

拍完了普受歡迎的紀錄片紀錄片《翻滾吧!男孩》與《大象男孩與機器女孩》後,林育賢交出了第一部劇情長片《六號出口》,述說了西門町的各式傳奇,也示範了各種玩法,更向台灣影迷介紹一位韻味十足的配角演員:張翰。


「六號出口」是捷運西門站進出人潮最多的出口,跨出六號出口,就會撞見族群人口雜混,卻各有一片天的西門町,那是青少年流行文化的集散地,那是寂寞老人群聚慰安的出入場,有最新式的建築,卻也有古老又殘破的巷弄…林育腎選擇了年輕人做為敘事主線,老年人做為暗潮背景,再搭建起懸疑的偵察架構,從次文化主題、選角、用色到節奏,《六號出口》算得上是風格一致,首尾呼應的用力創作。


或許是因為長期拍攝紀錄片練就的觀察力,林育賢透過《六號出口》的鏡頭讓我們清楚看到西門町浮世繪,從街頭寫真、人生素描到劇情高潮,所有的選擇都呈現了一種接近街頭紀實對抗夢魘真相的對話力道,再加上劇情中的「輕功」、「學生失蹤」、「秋葉會」、「綑綁老妖」、「神秘老人」、「詭異海報」和「慘叫飛輪」七大重點,,更將西門町塗上了妖豔的神秘色彩,《六號出口》兼具了寫實與夢幻的力量,看似迷幻,卻又極其真實,所有的矛盾與不諧調,反而匯聚成西門町五光十色的王道力量。


林育賢的敘事結構是明白地從「街頭」轉進「暗巷」,從「表象」轉進「底層」。屬於「街頭」和「表象」的情節就是華麗的冒險;至於「暗巷」和「底層」的則是晦暗的挫敗與污濁的沈淪,正因為切割得太鮮明了,以致於所有的論述都顯得姿態鮮明。


六號出口》的架構就是透過彭于晏和阮經天兩位無所事事的血性青年,說出一齣兼具青春冒險與懸疑驚悚的故事,從書報車賣A書到高樓梯滾「底層」圓桶…所有不曾想見的冒險傳奇都理直氣壯地在街道上搬演,那是青春電影需要的族群認同宣言,在一段接一段的趣味展現中,林育賢展示了他對青年文化的深切體會,也因而有了強烈的生命力。


但是林育賢在《六號出口》中面臨的真正考驗卻在於如何說好一齣緊扣人心的懸疑劇。青年之間的愛情故事是主線,辰伶暗戀彭于晏,偏偏彭于晏卻對劉荷娜有好感,辰伶和劉荷娜不但是密友,卻也是競爭伙伴,更情意相通地在『秋葉會」網站上打造失意少女的亡命出口,配合主線穿插其中的就有了屬於西門町老人專屬的黃昏氣息與神秘傳奇。這麼豐富的多重線索,原本夠讓《六號出口》營建一齣冒險驚險記,然而雜揉在一起的時候,備多力分,稀釋了密度,也分散了焦點,未能貫穿主軸張力,實在可惜,初試劇情片的林育賢顯然有太多的話想說,如果他還能在劇情重點拿捏和節奏掌控上再多做取捨,《六號出口》肯定會更好看的。


六號出口》力捧新生代演員的做法是正確的,彭于晏和阮經天演自己的青春奔於確實符合電影要的狂野基調,但是新演員的「稚嫩」問題也就成為電影無可避免的負擔,彭于晏太油,辰伶放不開,劉荷娜不搭調,唯一稱職的要算型與戲均稱到位的阮經天,因此,除了搞笑場景很有效果外,所有的內心戲(不論是情愛掙扎或往事追憶)就顯得單薄而且老套了。


即使是重出江湖,飾演身懷絕技的西門町老人幫首領「仙波指」的老牌演員丁強,也還是在他以往熟悉的固定框架上演出,未能帶動電影的「老調」趣味。


還好,《六號出口》中找到了張翰來飾演平時只會貪小便宜的便衣警察「竹野內豐」,一個油嘴滑舌的老鳥警員,既是光頭型男,又愛穿海灘裝扮,從造型到戲路,徹底顛覆了傳統警探角色,一出場就有戲,就有味,從勢利、糊塗、顢頇到虛張聲勢,在在咬準了林育賢追求的夢幻趣味,張翰更揭示了台灣影壇最欠缺的喜劇演員風采(不是胡搞惡搞型,專耍嘴皮子的喜丑,而是從生活中擠得出油的精彩演技),最後一幕的海灘衝浪戲,更是全片神來一筆最爆笑的高潮了。


六號出口》是一部拍給年輕人看的電影,雖然有些跌跌撞撞,卻是橫衝直撞的大膽嘗試,活力與熱情,是林育賢試圖與觀眾分享的青春心情。

作者:藍祖蔚 【藍藍的 movie blog】

本期焦點-【v.117】 2007/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