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當《機械公敵》想變人-電影機器生命學


有情有義,可以讓一個機器人變得有血有肉,讓一部電影變得有聲有色,每部片子自有其對機器生命的定義,大到把整個配合的時空背景全部創造出來,小則把焦點放在一個個體自身的掙扎,不論哪一種,這科技與人倫之間的界線,始終有它模糊又吸引人的灰色地帶…

押井守將士郎正宗的《攻殼機動隊》拍成動畫電影,讓許多不看漫畫的人也有機會一睹名作魅力,《攻殼機動隊》非常吸引人的一個主題,便是機器生命的價值。英文名「Ghost in the Shell」有很不錯的涵意,「Ghost」介在「靈魂」和「人工智慧」之間,「Shell」則介在「肉身」和「人造物」之間,所以「Ghost in the Shell」便是「人類」與「機器人」間的一種存在。


攻殼機動隊》對《駭客任務》系列電影有一定的影響,但相對於《駭客任務》的「電腦網路化比喻」,《攻殼機動隊》更人性化地去探討了「愛」、「記憶」、「人格」等議題,機器是否有靈魂?我們又要如何定義靈魂的存在?要拍出有深度的機器人電影,存在和生命的定義是最好發揮的題材。


攻殼機動隊》在背景的設計極具巧思,背後帶來的思考更是沉重。相對之下,《鐵巨人》用純真的角度去看機器人的生命,鐵巨人問起「死亡」,和它最要好的小男孩說「You're made of metal, but you have feelings, and you think about things, and that means you have a soul. And souls don't die.(註1)」,還像個小嬰兒牙牙學語的鐵巨人,用很不標準的口音喃喃自語「Souls don't die.」。鐵巨人為了最單純的友情所展現出的情操,除了感人至深之外,也會讓人不禁懷疑,身為人類就一定比機器人還有「人性」嗎?(「人性」的無厘頭引申思考:而且裘德洛也在《A.I. 人工智慧》中打破了只有「人」才能有「性」的限制,他是個…機器牛郎)


要能學到人性,《變人》當中的羅賓威廉斯花了兩個世紀,然而學到人性之後的他寧願成為人類經歷生老病死,也不願保有永恆的生命,因為對他而言,生命的意義不在於無限延續,而在於和把握與珍惜。


變人》改編自艾西莫夫的小說,其實將艾西莫夫所創造的機器人三大定律(註2)表現得最淋漓盡致的,是《機械公敵》,片中的機器人就遵從著三大定律運行,然而,一樁犯罪讓痛恨機器人的警探威爾史密斯盯上了機器人Sonny,這部片子不光是探討機器人的感情,也牽扯到人類對機器人用簡單三大定律就能下判斷的價值觀有所執疑的一面。三條準則就可以決定一個機器人一生的行為,決定它的生命嗎?


要談感情,著名的機器人電影中,機器人與人類的友情,最讓人永生難忘的,是《魔鬼終結者2》當中,艾德華福隆(約翰康納)和阿諾史瓦辛格(機器人)那夾雜在主從和朋友之間的微妙關係,阿諾是一個殺人機器,沒有鐵巨人那般純潔且容易學習人類的觀念,但和人類在殘酷的戰火中相處,他最後也能夠了解為什麼人類會「哭泣」的理由。


除了友情,機器人也能和人類產生「親情」,《A.I. 人工智慧》當中的海利裘奧斯蒙對母愛的渴望不知讓多少人落淚,尤其是當他喊著「媽咪」時,比火鷓鴣鳥叫的七姑姑苦(註3)還讓人心碎。他的養父母把他當作自己的孩子,但當他們親生的兒子返家時,「親生」是人造的小海利永遠無法擁有的血脈相連,喝再多的肉骨茶都不可能變成骨肉的。


然而,有情有義,也可以讓一個機器人變得有血有肉,讓一部電影變得有聲有色,每部片子自有其對機器生命的定義,大到把整個配合的時空背景全部創造出來,小則把焦點放在一個個體自身的掙扎,不論哪一種,這科技與人倫之間的界線,始終有它模糊又吸引人的灰色地帶。


註1

你是金屬製成的,但你有感覺,且你會思考,那就表示你有靈魂,而靈魂是不會死亡的。


註2

第一定律: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也不得因為不採取行動而使人類受到傷害。 第二定律:除非違背第一法則,否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 第三定律:在不違背第一法則及第二法則的情況下,機器人必須保護自身的存在。


註3

國中國文課本就有一課,司馬中原的火鷓鴣鳥。

作者:firewalker

本期焦點-【v.117】 2007/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