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韓國電影振興記


剛剛結束訪台的韓國前總統金泳三曾經說過:如果迪士尼一年的營業額跟IBM旗鼓相當,那我們為什麼不全力發展影視工業?十年之後的韓國電影工業果然在一連串改革措施之中快速長成為亞洲巨人,成為人人稱羨的奇蹟工業。他們是怎麼辦到的?


電影振興委員會領軍


由政府資助的民間組織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KOFIC)是韓國電影振興的最大動力。不同於台灣的新聞局官員來主導電影政策,KOFIC由專家和業界菁英共同擬定產業方針。除了來自政府的經費之外,KOFIC還有很重要的收入來自從電影票中課徵的電影稅。這筆每年超過四千萬美金的預算花得非常值得,因為KOFIC一口氣包辦了人才培訓、設備提供、政策研究、電影拍攝補助、融資貸款、電影文化保存和推廣等等業務。


其中尤其以人才培訓和投資與融資項目成效最為顯著。台灣的電影輔導金問題年年都惹來業界各種各樣的批評。相對而言KOFIC的做法很少引起質疑,因為他們針對藝術電影和商業電影的需求而給予不同的協助:對於前者,KOFIC給予不需要歸還的補助措施,以避免這種具有文化價值的創作被商業機制淹沒;對於後者,KOFIC則創造了鼎鼎大名的電影基金來帶領民間資金投入電影工業。


電影基金功不可沒


創造了今天韓國電影百花齊放的盛況的電影基金,原理其實簡單得有點出乎意料。對於投資人來說,電影的票房不如其他商品那樣容易預估,因此風險就增加許多。另一方面,這些過去可能以傳統產業或者高科技電子產業為活動範圍的金主常常也對於自己的電影品味不夠有信心,對於自己有沒有能力判斷一部電影是否有機會成功感到相當焦慮。


電影基金同時解決了以上兩個問題。一方面,以創投基金的方式分散投資標的,風險就遠比投資單一電影本身來得低。另一方面,由政府出面率先投資,也等於給了民間投資人信心保障,告訴他們政府對於整體產業的獲利相當有把握。


至於投資人對於電影專業的不了解也不成問題,因為電影基金的操盤手便是KOFIC的產業專家。這些專家的奇準眼光果然替投資人帶來高得驚人的獲利率,甚至有其他基金要求也要讓KOFIC代為操盤。電影基金的良好績效,趁著金融風暴之後投資人普遍對於傳統產業信心不足之際,擄獲了這些投資人的芳心。


風雨中的銀幕配額制


除了資金的投入之外,韓國電影工業的茁壯其實也依賴著官方保護國產電影的強硬態度。這個赫赫有名的「銀幕配額制」規定韓國的電影院每年必須按照銀幕數量比例上映滿一百四十八天的國產電影。這個保護措施雖然還不及中國當局的外片進口管制來得嚴苛,但還是對於好萊塢電影的強取豪奪產生了非常大的嚇阻力量。


當然,不僅是韓國政府的態度強硬,團結的韓國電影人也是出了名的硬脖子不怕死。一九九九年,韓國政府迫於美國的壓力準備檢討銀幕配額制,結果韓國電影工作者發起了「光頭運動」,頂著光溜溜的腦袋去向政府抗議。結果,至今好萊塢片商仍舊無法推倒這個嚴重影響他們在韓國市場獲益的高牆。


高牆內的韓國電影工業因此得以在不受壓抑下,在接下來的五年內長成了龐然巨人。

作者:夜郎

本期焦點-【v.040】 2005/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