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新聞 ﹥News Content

《聲色盒子》音效大師杜篤之37年電影路


吳念真有一次參加歐洲影展,一位觀眾問他:「Tu Duu_Chih 在中文裡是錄音的意思嗎?看過的港台佳片中,錄音項目都是這個字。」Tu Duu_Chih是杜篤之的英文名字

吳念真有一次參加歐洲影展,一位觀眾問他:「Tu Duu_Chih 在中文裡是錄音的意思嗎?看過的港台佳片中,錄音項目都是這個字。」Tu Duu_Chih是杜篤之的英文名字,而觀眾的這個問題正是杜篤之從事電影音效工作多年來的最佳肯定。

走過37年的電影路,杜篤之是一部台灣新電影的活歷史,也是台灣的驕傲。他曾多次與楊德昌、侯孝賢、蔡明亮、王家衛等國際知名大導合作,也曾與新世代導演如魏德聖、鄭有傑等人相互激盪,參與了台灣新電影的崛起與發展。在有限的資源下,他做到世界水準,屢獲國內外肯定,包括榮獲七座金馬獎最佳錄音獎、第五十四屆坎城影展高等技術大獎、2004年國家文藝獎。

這樣精彩的人生,在影評人張靚蓓歷時七年的奔走採訪下,終於寫成《聲色盒子:音效大師杜篤之的電影路》一書,在2009年12月由大塊文化出版,為杜篤之的成長發光歷程,也為台灣電影圈的情義相挺,留下一份珍貴又感人的紀錄。原本,杜篤之並不願意讓張靚蓓寫這本書,低調的他一向只想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彰顯人前的事,他總是避之不及。最後被說服的原因是,張靚蓓希望能用聲音的角度去看台灣的電影,尤其是台灣新電影的發展軌跡,留下一些時代的氣息。

杜篤之從小就愛玩,但在大人眼裡,他卻是個讓大人放心的乖小孩,鄰居孩子只要跟他去瘋,就不擔心。他母親曾經提起過,別的小孩是跌跌撞撞的學步,杜篤之是在旁邊看,有一天站起來,一走就走得很好。

初中可謂杜篤之成長的關鍵期,他的語言天分,在幾何、邏輯方面的分析推理能力,對音響的興趣,以及個性特長,都在這個時期陸續被發掘、強化。有一次上課,老師的解題過程過於繁複,杜篤之當場嗆聲:「這樣解題會不會比較快?」接著還趨前在黑板上立刻解出,同學們鼓掌叫好,老師卻很沒面子。不過,在杜篤之的個性裡,除了「往前衝」外,還有一股「往後收」的力道。他曾為了想買件夾克,每天省下早、中餐,從五塊的零用錢裡,攢出一點錢來,多日後,終於買下一百多元的夾克。

天性裡的保守特質,影響他日後行事態度穩當,凡事先自我準備妥善後,方才出手;而牡羊座往前衝刺、勇於嘗新的個性,又驅使他在聲音領域中不斷的實驗及拓展。看似矛盾的兩種個性,日積月累,在他身上已然形成協調機制。成長之後的杜篤之所做的正是,在自我可控制的範圍內盡情進行冒險。

《聲色盒子》這本書詳述杜篤之數十年來的電影歷程、台灣由土法煉鋼而終至與世界接軌的錄音技術演進、許多知名電影在音效上碰到的困難與解決辦法,並見證楊德昌、侯孝賢、蔡明亮、王家衛等電影大師們的一代風範。藉由這本書,我們第一次得以深探台灣電影中的聲音奧秘,並從音效的獨特角度,瞭解台灣新電影的發展史。

(本新聞由大塊文化提供)

本日焦點-2009/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