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新聞 ﹥News Content

為台灣歷史療傷止痛學者借鏡《再見曼德拉》


「當我走出囚室,經過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傷與怨恨留在身後,那麼我其實仍在獄中。」

世界上最有名的政治犯曼德拉,在走出監獄時曾說過一句名言:「當我走出囚室,經過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傷與怨恨留在身後,那麼我其實仍在獄中。」 南非社會當時在種族隔離的過程中,經歷種種難堪的凌辱與不公不義,在曼德拉的帶領下,透過真相的公開與寬恕的精神,從對立走向和解。這段南非歷史因為《再見曼德拉》這部即將上映的電影,以及228紀念日的即將到來,近日被不少學者提出來討論,堪稱為台灣轉型正義的最佳借鏡。

政大台灣文學所所長陳芳明曾對「轉型正義」下了註解,「所謂『轉型正義』,是從一個威權時代走向一個民主時代的過程裡,讓過去造成傷害的那些因素,漸漸在民主的時代裡,讓所有的人可以一起來面對它討論它,讓過去不正義的事情,現在得到糾正。」過去南非轉型正義成功的重要關鍵,就是成立了「真相與和解委員會」,在他們傳統的文化中,找到了可以協助復原的正義。他們要求加害者說出真相,並悔罪認錯,過往的罪因此得到寬恕。而台灣如何借鏡南非的問題,陳芳明教授也提到:「當我在看《再見曼德拉》的時候,他被監禁了27年。這麼長的時間裡面,我們看到他怎麼樣從被囚禁的狀態中釋放出來,可是他的釋放,不只是他的肉體釋放,他的精神、心靈也同時自我釋放出來,因此我們今天談轉型正義的時候,我們也應該先從歷史的囚牢自我釋放出來,這樣談轉型正義,才可能會比較客觀一些。」

再見曼德拉》不僅帶給許多學者在台灣轉型正義上的啟發,同時展現了曼德拉帶南非走過種族衝突與傷痛的領袖氣度。想一窺南非首位民選總統的監獄秘辛,或者想了解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曼德拉為人權奮鬥的艱苦歷程,千萬不可錯過3/14即將於台灣正式上映的《再見曼德拉》。

(本新聞由佳映娛樂電影公司提供)

相關新聞


本日焦點-2008/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