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賽道狂人》觀後感:追求卓越與經營的對決


Ford v Ferrari,初看會以為影片要拍美國福特如何力抗歐洲顛峰的法拉利,事實上,這場對決的故事不單只是賽車手有沒有在賽道上稱霸速度與技巧,或是歐美品牌的勝負之爭而已。

賽道狂人》在賽車的速度與爭競中刻劃專才與凡人、科層官僚與追求卓越之間的落差,並利用這分距離感,架構一場接一場比賽事本身更有刺激感與互別苗頭的衝突場面。

電影是根據真實的1966年利曼24小时耐力賽的跑車賽事改編,講的是福特汽車當年參加賽事,挑戰連續五屆稱霸的法拉利,一次經典劃時代的對決。電影英文為Ford v Ferrari,初看會以為影片要拍美國福特如何力抗歐洲顛峰的法拉利,在歐洲賽車雲集稱霸的重要賽事中,福特怎麼一枝獨秀以非歐洲車款取勝的勵志故事;但事實上編劇傑茲巴特華滋(Jez Butterworth)、約翰亨利巴特沃斯(John-Henry Butterworth)以及傑森凱勒,讓這場對決的故事不單只是賽車手有沒有在賽道上稱霸速度與技巧,或是歐美品牌的勝負之爭而已。電影的核心反藉由福特與法拉利兩個對賽車抱持截然不同態度的當家,延伸傳達兩個矛盾狀態所碰撞下的戲劇衝突,有如導演前作《羅根》,專注將英雄與衰老的矛盾擴大;在《賽道狂人》中,也著重觀眾十分共鳴的矛盾情節。法拉利目標是打造賽車場上最完美優異的跑車,福特則只是想借助冠軍名次,做行銷、賣車,進軍歐洲,賽車只是一種經營的策略,最多涉及到一些顏面之爭。電影影像也多在兩車廠的造車、高層的談吐應對,去突顯對照兩方的差異。


沒有任何賽車經驗的福特,任用曾在利曼24小时耐力賽得過冠軍的賽車手卡洛謝爾比(麥特戴蒙 飾演),帶領福特車隊,但可惜謝爾比患有心臟病,無法再上場比賽;謝爾比轉而找尋肯邁爾斯(克里斯汀貝爾 飾演)加入團隊,擔任福特的賽車手,兩人一起設計打造全新車款,期望能在比賽中擊敗法拉利。


有趣的是,在福特團隊內,兩位主角卡洛謝爾比與肯邁爾斯對賽車抱持的看法,更貼近法拉利,形成團隊內另一股衝突較勁,謝爾比與肯邁爾斯在打造福特GT40時追求速度與穩定性,不斷調整車子到完美狀態參賽同時,也要不斷與福特經營的高層立場扭力拔河,向高層一再證明,他們花的錢與改造是值得的。故事多次強調福特高層的想法與實際參與比賽的團隊存在不少歧異,福特是出錢的金主,謝爾比與肯邁爾斯得疲於應付福特提出的各種要求,這些要求還包含臨時更換賽車手,換一個「更聽話、更合群、更上相」的賽車手取代肯邁爾斯。

賽道狂人》細膩琢磨各場景橋段,關於人的矛盾,賽車對肯邁爾斯來說,是天生要從事的志業,但想當賽車手,又非要有出大錢的金主當後盾,而出錢的金主又往往冒出讓他感到天馬行空、違背他專業的想法;至此,觀眾融入導演想說的故事,感受到衝突所在;觀眾也幾乎能感覺,詹姆士曼格的執導宛如一位專業賽車手,穩扎穩打的把握電影每個環節,沒有失分。電影關鍵賽場上,沒有太多飛車的炫技,只是刻畫如親臨賽車場觀看時的速度、畫面和音效,並呈現出賽車手每次的判斷與彎道的超車,賽車手對車子的掌控,無形間與觀眾對話,堆積出觀眾在觀看比賽時獨有的熱血沸騰。


兩位主演克里斯汀貝爾麥特戴蒙也恰如其分展現角色的個性與魅力,他們身為職業賽車手的專業與尊嚴,也詮釋這分尊嚴在矛盾情況下,一再被挑戰與折衷。

賽道狂人》故事完整,熱血而情感動人,彷彿精采跑完一場賽事,即便片長略長,但不會覺得有哪一幕是多餘的。

作者:Angela

相關文章


本期焦點-【v.734】 2019/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