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師聲對決》觀後感:文以貫道


導演伊萬阿達勒以一段老師教授學生辯論知識,幫助學生邁向更好自我,也幫助他自己能保留教職的過程,來訴說關於語言與語言本身的力量,以及延伸到關於何謂教育。

一個現代主義走入後現代主義、多元主義的社會,真理和專業崩盤式微,取而代之是相對主義的興起,電影《師聲對決》的法國似乎正處於類似的社會脈絡。鏡頭對準法國巴黎第二大學,一間孕育法國法律、經濟、新聞和政治界人士的搖籃,從法國的阿爾及利亞裔的女學生內拉(卡麥莉亞裘丹娜 飾)和大學法律教授皮耶(丹尼爾奧圖 飾)的學習及互動,以及辯論過程中回歸論及法文語言的奧妙和精緻,語言如何能精確提煉出思想,甚至凝聚為文學和經典著作,為一個世代及往後的世代拋下思想的震撼彈。


電影《師聲對決》的導演與編劇為伊萬阿達勒(Yvan Attal),影、歌雙棲的卡麥莉亞裘丹娜飾演女主角法律系大一新生內拉薩拉,法國影帝丹尼爾奧圖(Daniel Auteuil)飾演法律教授。劇情描述從郊區趕上學的內拉,第一天上課遲到,被皮耶教授盤問,卻在教授尖銳的用詞上,引爆出「種族歧視」的紛爭。皮耶教授因染上種族歧視的爭議,必須召開紀律委員會的「公聽會」,校長語重心長表示,皮耶教授如果能訓練內拉晉級全國辯論大賽,或許是他挽回教職的一個機會,洗刷種族歧視的冤名。

電影開頭短短的幾幕歷史名人的影像與話語,讓導演的意圖相當明顯。影迷可能根本不熟悉那些法語名人的樣貌,賽日甘絲柏(Serge Gainsbourg)、李維史陀(Claude Levi-Strauss)、羅曼加里(Romain Gary),在導演的刻意選擇下,這些名人其實都有一個共通點,他們上一代的家庭是俄羅斯猶太人、比利時、東歐猶太人,他們都是法國移民,掌握法語的精妙,成為法語樂壇、文學和思想的佼佼者,也成為法國的瑰寶之一。這也與女主角內拉薩拉的生長背景不謀而合。


編導運用辯論的學習及過程來支持他想呈現的意圖,從皮耶教授教導內拉說話的聲音、姿勢的訓練,閱讀的書單包含《叔本華的辯論藝術》、西賽羅等人的著作,更有千奇百怪的招式,像是兩人在地鐵上朗誦莎士比亞《凱薩大帝》中安東尼的「各位朋友,各位羅馬人,各位同胞,請你們聽我說…」,來學習如何運用聲音及停頓攫取群眾的注意力,精通演講的魅力。編導也在人物方面,以皮耶教授對語言和態度、服裝外表講究的傳統和學生內拉的「率性自由」之間形成張力,兩人你來我往、針鋒相對的台詞遊走在政治正確和政治不正確的模糊地帶,也帶影迷一窺語言的幽默、尖銳和挑釁之間的細膩。

有趣的是,導演伊萬阿達勒也很小心的以女主角內拉的背景刻畫,她和青梅竹馬穆尼的情感,其中強調內拉過於看重文法和語句拼音的正確,忽略溝通和對話中的真誠情感,來平衡避免對語言追求有時過於掉入知識分子的精英現象。


導演伊萬阿達勒以一段老師教授學生辯論知識,幫助學生邁向更好自我,也幫助他自己能保留教職的過程,來訴說關於語言的美好與力量,以及延伸到關於何謂教育。《師聲對決》在課堂的對話,人物的故事中放入諸多反映大學某種學習現象和時事的課題,或許電影最後的師生衝突及和解過快,不夠細膩,但不影響導演企圖想好好透過電影傳達的。相信在觀看電影後,或多或少引發了人們一股嚮往在知識學習上的追求欲望。

作者:Angela

本期焦點-【v.681】 2018/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