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7巴黎列車》觀後感:導演薑是老的辣
在好萊塢電影圈近60年,87歲的克林伊斯威特的英雄多趨向現實裡的英雄,而在他呈現這些英雄的手法上,也會越加佩服他的「薑是老的辣」,有經驗也有實力導演出他所要的。
克林伊斯威特(Clint Eastwood)從1964年的「鏢客三部曲」的西部英雄形象崛起,到70年代轉為城市鐵漢,在影迷對動作片乏味時,他發掘了導演才能,1992年自導自演了《殺無赦 (1992)》,開啟票房與口碑評價的勝利,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導演,他從好萊塢都拍膩的傳統西部英雄浪漫裡反思,反諷地挑出其中的暴力性,打破過於吹噓的西部神話,回歸私刑中潛藏的危險殺戮。他後續的執導作品,也越來越突顯他對英雄特有的獨到見解。
在好萊塢電影圈近60年,克林伊斯威特往後的英雄多趨向現實裡的英雄,而在他呈現這些英雄的手法上,也會越加佩服他的「薑是老的辣」,有經驗也有實力導演出他所要的。在他上部作品《薩利機長:哈德遜奇蹟》拍攝2009年薩利以臨危不亂在最危機時駕駛全美航班順利迫降的事件後,最新執導作《15:17巴黎列車》關注2015年8月21日發生的巴黎高速列車槍擊事件,描述三位美國人在混亂危險的時刻勇敢挺身而出,制伏列車上手持AK-47的恐怖攻擊槍手,阻止列車上500多人可能遭遇的可怕傷亡。
而克林伊斯威特在追求這次事件的真實上,在拍攝電影時又有一次突破性地嘗試,讓好萊塢常有的平凡英雄題材,更投入貼近你我平凡裡的真實,選擇啟用三位美國當事人斯賓塞史東(Spencer Stone)、亞歷克斯卡拉托斯(Alek Skarlatos)、安東尼薩德勒(Anthony Sadler),請他們在電影中飾演自己。
《15:17巴黎列車》電影在三位素人演員飾演自己,以及據說也有不少當時事發的乘客回來參與,回到片場拍攝。而電影全片架構以類似《薩利機長:哈德遜奇蹟》的交錯剪輯和敘事,以最克制情緒、降低情節的影像,鋪陳在關鍵的列車上那好幾十秒的瞬間之前,斯賓塞、亞歷克斯、安東尼三人的家庭、成長環境(和《淑女鳥》一樣的沙加緬度教會學校),三人如何在學校相識,往後其中二人投入美軍。尤其影片特別著墨斯賓塞渴望助人的心志,從他小時候的禱告「使我作祢和平之子」,到積極減肥報考美軍空降部隊,最後因為未達標準而分發到一般空軍部隊,有機會學習急救、擒拿等技術。不久與三位朋友相聚遊歐洲美景,最後以似乎總有力量推著他們朝一個方向前進為呼應,讓斯賓塞他們在搭上從阿姆斯特丹往巴黎的高速列車上,阻止一場災難的發生。
也正因為《15:17巴黎列車》前三分之二的鋪陳不像一般好萊塢電影,不打算拍出令觀眾被故事感染與牽引的形式,它最多就是擷取了與最後關鍵事件有相關的片段,如實拍出、剪輯然後放在那裡,而這種就像在看一般人長大、旅遊的片段集合,也讓最後關鍵的列車制伏顯得特別驚險萬分,也使斯賓塞在衝向槍手的那一刻,讓銀幕前的我們體會生死交關的戲劇感,也讓他們三人成為英雄的那一天變得有說服力而真實。甚至我們可能不只佩服那三人,更佩服當時所有在列車上出手幫忙,還有那位最先和槍手搏鬥的法裔美國老師(他後來在醫院復原)。以及那部列車上其他乘客的生平,尤其那位企圖在車上製造死亡的槍手,他的角色在電影中正式現身時,有一瞬間叫人好奇他的過往會是什麼模樣。
因此,一如克林伊斯威特想藉《15:17巴黎列車》影片傳達的英雄主義,追求一個普通人提升自己的美好與勇氣,那份見義勇為就在電影中傳達一清二楚,也隱約見證影片中無形關於上帝的信仰。然而,對於想在大銀幕上見到更刺激、更故事性的影迷,或許對這次的嘗試,它的鋪陳以及自然的拍攝手法會感到不耐與疑惑;但無法否認,觀賞《15:17巴黎列車》,彷彿歷經了一次那場攻擊,當回頭看2015年新聞內容時,的確會體驗到什麼叫心有餘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