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演員巫建和:拍完《陽光普照》讓我想多陪陪家人
拍完《陽光普照》帶給巫建和對家的另一番領悟,也讓他對照在臉上的陽光有不一樣的感受。
入圍本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的巫建和,對台灣觀眾來說已不陌生,已拿過兩座金鐘獎的他曾在影劇《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中飾演就讀法律系四年級的務實少年蔡成揖,也在《憤怒的菩薩》中飾演偵探身旁的助手楊輝銘。他在螢光幕上總散發著老成滄桑、內斂沉穩的神情,但私底下接受訪談,形象卻與螢幕中既定印象有一百八十度轉變,不在銀幕前的他,與演出《陽光普照》的阿和簡直判若兩人,現實看來安靜清秀、溫和許多,還隱隱帶著「小鮮肉」氣息。
近距離接觸才令人驚覺,巫建和的氣質在電影與電視上能如此多變,然而現實裡他其實非常年輕,不過26歲。
加入《陽光普照》的契機
這次,巫建和憑《陽光普照》阿和的角色入圍金馬獎最佳男主角,戲中他是家中最小的兒子,不懂得表達自己的感受,闖禍進了少年輔育院;家中有另一個強烈對比、一位資優生的哥哥,一個情感疏離的父親(陳以文飾演)和照顧他的母親,按他演出時的感受來說「阿和這個角色在家裡被壓縮的很擠」,電影中,阿和體現一種家庭組成樣貌,家裡有一個輕狂叛逆不顧規矩後果、常叫人操心的年輕人。
問巫建和是怎麼加入《陽光普照》,得到這個角色?原來和導演鍾孟宏上一部監製、攝影的《小美》有關。巫建和前年演出《小美》其中一角,在基隆一拍完,鍾導就告訴他:現在有一個劇本,在講小兒子從輔育院出來的故事,想不想演?他說好。過兩個禮拜,劇本寄給他,他很喜歡,覺得劇本相當厲害,沒有太多關於角色的設定,卻讓他不自覺將自己丟入到角色的情境中。之後,兩人再次碰面,一切就此定下來。
讓阿和活在劇本的世界裡
在揣摩與表現阿和角色的討論,巫建和透露,他與鍾導理出一套作法,就是好好的活在劇本、場景與人物的關係裡面,融入劇中家庭,自然而然地呈現情緒。他補充:「也因為其他演員的關係,會讓人放心的融入,可以好好的活在裡面。」
而《陽光普照》戲中,阿和的生活充滿戲劇性,電影開頭不久,他找了朋友菜頭撐腰,給欺負他的人一點教訓,沒想到卻砍傷了人,雙雙進了少年輔育院。問他拍攝輔育院的戲感覺如何?他說,開拍前五、六個月就做預備,去了一間從輔育院出來的人一起工作的咖啡廳,一個個問輔育院的狀況,他們怎麼進去,裡面的生活怎麼樣;到了實際拍攝的場景,劇組更找來待過彰化輔育院的同學參與指導,分享該如何吃飯、洗澡,如何度過大大小小的日子。巫建和憶起,電影殺青時也正好拍阿和從彰化輔育院出來,他整整拍完一個星期的監獄場景,那場出獄戲,令他剎那間體驗到「我真的出獄了!」有種終於做回自己的釋放感。
而在阿和《陽光普照》裡很年輕就當爸爸的部分,巫建和則連結到現實生活、身旁早早當爸爸的幾位友人經驗,他認真說:「年輕時當爸爸好像比較簡單。」問他怎麼冒出這想法?他表示,「因為人會變得簡單。事情已經發生了,就會想趕快去找工作、賺錢,撐起整個家,不會有太多的自己,因為沒有了選擇的權利。」人當了爸,不會再想為什麼,反而只得趕快面對,這似乎也呼應了電影阿和的心境以及後面的成長,「我周圍當爸爸的朋友一個個胖起來,因為早睡早起,三餐正常,在外工作、回家帶小孩,六日放假帶小孩出門玩。無形之中,當爸爸自然而然就有了規矩,人都不一樣了。」
《陽光普照》劉冠廷每次出現壓力都很大
劉冠廷此次憑著《陽光普照》、詮釋阿和友人菜頭的角色,入圍本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劇中,阿和與菜頭離開輔育院,兩人後來的相見,每次見面都讓人備感壓力,巫建和補充:「他電影最前面給人的壓力就很大!」坦白每次與劉冠廷對戲都很痛苦,「因為菜頭一出現就代表有事」,不過心情累歸累,但每每對完戲又感到十分過癮,他說:「劉冠廷真的是很好的演員。」
戲中,讓他感到溫馨與幾乎快落淚,則是與飾演父親的陳以文在便利商店的戲。「便利商店那場很重要,是我第一次跟戲中的爸爸說那麼多話,經歷了很多事情。我完全不知道我會那樣演,看著以文哥的眼睛,把話講完,有點淚光,當下覺得很感動,竟然能和父親好好說話。」
還有一場拍攝最讓巫建和印象深刻,是電影尾聲他載演媽媽柯淑勤、兩人騎腳踏車看陽光從樹葉間灑落。巫建和說:「第一天拍,是陰天,一直不出太陽,還有點飄雨。拍第二天,也不行。拍到第三天,鍾導就說『我們去台中!』然後大隊人馬衝去台中,到一個大學門口拍,那天總算出了太陽。」他笑說:「因為那幾天都是陰天,覺得自己被困在樹蔭裡。那一天騎著腳踏車,臉才感覺照到陽光。突然覺得陽光很重要,這麼久,總算有陽光,很舒服,很溫暖。」提到這裡,他說這就像片名《陽光普照》帶給他的感覺。
與鍾孟宏導演的合作
巫建和和每個導演合作的方式都不同,對他來說,和鍾導合作最特別是鍾導身兼了導演與攝影師。無論在哪裡,只要鏡頭在旁邊,鍾導就會跟在旁邊,現場氛圍與演出一旦不對,鍾導會馬上出聲提醒,雙方也可以馬上討論。「他永遠都在你旁邊,不管做任何調整,他都離你很近,讓演員心安。」問這種安心感,是不是像散發著父親的感覺?他想一想:「有點複雜,其實比較像朋友。」他舉例有場室外和劉冠廷坐在車上的戲,外面的雨一會兒下,一會兒停,卡了三天,實在拍的太悶,鍾導就說:「我們消夜吃羊肉爐!」就在海邊公路上的空地,擺一桌羊肉爐,整個劇組、以文哥和他淋著雨、批著浴巾吃起來,鍾導也在吃,所有人吃著羊肉爐。他說:「那一天覺得整個劇組像一家人。和鍾導合作的班底都長達十幾年,進到鍾導的劇組就像進到一個大家庭。」
最後,問起拍完《陽光普照》,讓他對家的感受有沒有變得不一樣?「以前一星期回家一次,但不知道為什麼拍完《陽光普照》,變得工作只要不是太密集,就想開車回家,跟家人吃飯看八點檔。」
巫建和認為電影《陽光普照》會帶給許多觀眾特別的溫暖,以及對家的深入刻畫。這分溫暖是建立在電影中阿和的家庭、他們很多悲傷、沉重的陰暗時刻,每次也總是在遇到這些悲傷後,才體會到什麼是溫暖、什麼是家人。家人很多時候不完美,也會遇上意想不到的事情,但家人就是家人,無論如何永遠會陪在身旁,有時候差別只是有沒有打開眼睛,意識到身邊所擁有的。
這是《陽光普照》帶給巫建和對家的另一番領悟。
相關文章
- 二刷《陽光普照》:兩顆太陽 (2019/12/05)
- 《陽光普照》黑夜又白晝,人生悲歡有幾何 (2019/11/14)
- 《陽光普照》:一台高攀不上的賓利車 (2019/11/06)
- 《陽光普照》我只有一個兒子 (2019/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