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鷹想飛》:導演梁皆得專訪
一開始,沒人料想得到這會是個跨越二十年的大計畫,從1991年開始,梁導演與當年台灣研究黑鳶的第一人—沈老師,一同追尋黑鳶的身影,從底片拍到數位,經歷時代的變遷。在影片中,甚至可以看到九零年代初當時的基隆街景,滿滿珍貴的懷舊影像。
沈振中,愛鷹成痴到放棄了安穩教職,一生致力追尋黑鳶蹤影;梁皆得,同樣熱愛鳥類的生態攝影導演,拍攝黑鳶以及沈振中老師的身影,長達二十四年,這是成就『老鷹想飛』這部紀錄片的兩位“癡人”,當然還有最引人入勝的主角—黑鳶。
『人生有多少個二十四年,我一開始想,紀錄片大概拍個四到五年,也就足夠了吧?』梁導演說。
一開始,沒人料想得到這會是個跨越二十年的大計畫,從1991年開始,梁導演與當年台灣研究黑鳶的第一人—沈老師,一同追尋黑鳶的身影,從底片拍到數位,經歷時代的變遷。在影片中,甚至可以看到九零年代初當時的基隆街景,滿滿珍貴的懷舊影像。
『我們在完全沒有任何經費的狀態下拍攝了四、五年,身上僅有的錢大多拿來買底片,沒有錢買,就跟製作公司賒帳...』
『這是我第一次拍“有人”的紀錄片』
拍攝動物並不像拍攝人類那樣簡單,需要耐心等待。一開始,梁導演抱持著對黑鳶的熱愛,本來是打算就這樣拍一部關於黑鳶的生態影像作品的,完全沒有考慮過將沈老師放進電影裡頭。然而,就在準備結束拍攝之際,沈老師正好發願要做二十年的黑鳶保育計畫,那時候梁導演才發現,怎麼會有對黑鳶如此癡心,且如此有魅力的人物,若將沈老師放進電影中,肯定能夠藉此吸引更多同樣愛黑鳶、有理想的人吧!因此,在2012年梁導演向沈老師要求,希望他能當影片中的主角,沈老師個性極低調,一開始還不願答應,後來經歷一番折騰才終於被說服。
《老鷹想飛》的“卡司”除了黑鳶和沈老師之外,還有吳念真導演以及詩人李敏勇,分別擔任國、台語旁白配音。
梁導演表示,一開始先將52分鐘的剪輯版本拿給吳導看,吳導看了非常感動,因為在他小時候很常看到黑鳶,再加上他曾在自己主持的『台灣念真情』節目中,訪問過沈振中老師,種種的緣分讓他一口答應擔任旁白配音。吳導講話非常有魅力,對於劇本也有自己的想法,本來甚至想要整個大改寫,但礙於時間,只進行部分修改。『常常我在某些台詞部分卡住,不知道怎麼呈現時,吳導轉個彎就解決了,功力真的差很多!他像是真正在講一個故事,不只是單純的口白。』梁導演說。片中一段講到黑鳶被獵人放置的捕獸夾夾死,同伴發出了悲鳴,吳導低沉卻充滿感情聲音,讓人不禁要濕了眼眶。
台語旁白的部分,則是請到了詩人李敏勇。李老師講出的台語是非常優美的,聲調非常好聽,吳導花了一天的時間來配音,而李老師則整整花了三天,由此可知整個節奏與美感都是截然不同的,值得一聽。
而片中除了兩位大師的旁白外,還有沈振中老師自己的旁白。『對於他一開始會答應配音我就覺得是個奇蹟了。』導演表示,一開始為了不想讓觀眾感到沈悶,決定加上不同人的旁白穿插敘事。但沈振中老師容易緊張,在錄音室配音時,對著麥克風講話非常不自在,因此最後他們決定移師野外錄音,跑到了福山植物園。沈老師在大自然中念出來的口白,也就比較放鬆、自在。
除了旁白,林強的配樂亦是聽覺的一大享受!他強調以影像為主體,配樂不喧賓奪主,只在一旁襯托,因此片中只有在某些適當的時機有配樂,像是在片頭片尾,一首林強紀念外公的歌曲『天上的白雲』感性流瀉,還有當鏡頭裡的黑鳶玩樂時,則配上了一首輕快節奏的『織布歌』,恰如其分的襯托出了情感與氛圍。
『大家都把我們當作瘋子看待,我也承認!』
片中的沈老師是那樣低調的人,話不多,常常是沈默,但銳利如鷹的眼光注視著天空。片子過了一半後觀眾才由導演帶領進入了沈老師的家,簡樸的裝飾,幾乎沒有任何傢俱,一席鋪在地上的床墊。『大家都把我們當作瘋子看待,覺得我們做的是異常行為,這點我也承認!』導演笑道。『但其實像沈老師,他心中很單純,充滿熱情,只想著要做好這一件事,過簡單的生活...』
若是熱愛老鷹,熱愛自然生物,也許這部紀錄片對你來說,是一部精彩且發人省思的黑鳶紀實。但就算你對老鷹沒有特別喜好,也或許能從沈振中這樣的“痴人”身影中,看見一些你和我自身,對於生命的不同體悟。
相關文章
- 《老鷹想飛》―天空中翅膀的痕跡 (2015/12/16)
- 《老鷹想飛》:天空中翅膀的痕跡 (2015/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