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衡量一個人》冷靜平淡的篩選過程


《衡量一個人》表達一種市場法則,很中立靜默地,拍了男主角提利的故事給我們看,述說我們所居其中且類以維生的制度,就是一個公式,提利不能接受,那就把他挑掉,像一塊冷肉,沒了這塊還有別塊。

*此文章內容也許會影響您的觀影體驗*



衡量一個人》(The Measure of a Man)的英文片名取自柏拉圖名言:「衡量一個人,端看他擁有權力時的所做所為。」(The measure of a man is what he does with power.)

其實我覺得原本的法文片名《市場法則》比較好。

這樣取名跟實際上電影所要表現的東西感覺有點落差,「衡量一個人」會讓我想到是否這部片會非常犀利或嚴峻地切入議題然後把我們(觀影者)在鐵盤上煎烤一遍,但其實《衡量一個人》並沒有這樣,反而比較接近《市場法則》,只是很中立靜默地,拍了男主角提利的故事給我們看,述說我們所居其中且類以維生的制度,就是一個公式,提利不能接受,那就把他挑掉,像一塊冷肉,沒了這塊還有別塊。

飾演提利的男演員文森林頓因此片獲得2015年坎城影展最佳男主角獎;他在此片的表現非常出色,配合導演史蒂芬布塞特意挑選的幾幕,精準地呈現出此角色的血肉與顏色(像是提利在外上舞蹈課與在家和家人跳舞的對比、或是面對就業協助講座上大家對於自己面試表現的各種批評的反應)。

其中我特別喜歡的一幕是提利與太太因為經濟問題不得不尋買家賣掉他們珍視已久的移動房車。那是一個屋齡已超過10年的老屋,一對老夫婦買家想買,與提利夫婦殺價。殺價期間的對話有來有回,夫婦買家主要咬定屋齡與狀況問題想減價到6300(已忘記實際數字),但提利說什麼也只願意從7000降到6800(7000是在電話上說好的價錢,但當然買家還沒看過屋子本來價錢就可議)。

提利堅持的理由是:一、已是低於平均市場行情的價格;二、房屋對自己有很大的情感意義。主要是第二點這個理由實在是令我驚訝。你失業又有老婆孩子要養,半年之後你就要沒錢光屁股了,還在在意那500元的價差,而且真的是老屋了,你不賣這對夫婦下位買家還不知哪找。總之就因為這樣,提利回絕了這筆交易(提利有說到他認為買家夫婦不尊重他另外削價,但我個人是認為買家行為是屬合理的)。當然這幕還有點很好玩,就是買家的太太有說話,但提利的太太不發一語,只是默默聽著先生說話。不過這不是現在的重點。

透過這幾幕導演表達給我的,我想應該是,提利是個認真的人,但他不到頑固,他還是願意接受改變,但他有他的底限。

導演史蒂芬布塞說,「沒有人有惡意,但每一個人都在以各自的方式,參與著整個社會的壓迫與暴力。這就是我們的世界。」

以《衡量一個人》來說的話,那就是提利的工作,賣場警衛。這是個怎樣的工作啊?把所有人都當賊一樣地看,透過無所不在的攝像器,靜靜地監視著客人、甚或是收銀員同事。上層說,同事也要注意,總公司也需要人事縮減,但沒人想退休。於是提利只好很盡責地擔當起這角色,把人帶到白色房間,重複一樣的「抄了ID付錢後你就可走」、「請給自己一點尊重我們沒有想找你麻煩」、「我願意作證(此人行竊)」…這樣的話語。

電影的轉折點在於,當資深同事行竊(即使內容與程度有討論空間)被舉發時,總公司直接開除這位老員工,以及這位老員工對如此的對待作出什麼樣的反應(抗議)。

因為這是你的工作,所以你不得不。我們也看到與提利搭檔的金髮女或是黑人男性,他們也是警衛,但他們所在意的與提利不同,他們似乎沒有提利的不安。這不是誰的想法對或錯的問題,但提利的「原則」受到了考驗。

然後,這個恐怖的共犯般的體制,提利不想再奉陪了,從白色房間離去。

最後的一幕是,我們看提利揚長離開,我們站在原地目送,(電影中唯一比較)輕快的音樂響起,似乎述說著提利的瀟灑比對其他人的麻木。這種結尾非常地「歐陸」,而天也漸黑,我們會回頭做完我們的工作然後回家,然後提利也有他接下來的挑戰要面對,「人各有志」,我們總是這麼說。也許我們在回家之後,進食或沐浴之間,會偶然想起提利的背影,暗暗思忖他的行為帶給我們的感受。

作者:erilika

本期焦點-【v.525】 2015/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