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子殺手》觀後感:李安是未來電影的潛行者?
還記得自己在《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上映時,對這部有未來3D之稱、以3D、120格、4K拍攝的電影,評其為「影評無用武之地的好電影」,微妙的是,李安所拍的《雙子殺手》其實比前一部更需要在戲院感受。
塔可夫斯基的《潛行者》被認為是電影史上重要的科幻電影,描述地球一處出現了禁區(zone),人們被此神秘之地深深吸引,此區還傳說有能許願得到幸福的密室,附近也出現被稱為潛行者的引路人。而其中一位潛行者,領著一位作家和一位科學家準備探索禁區。
一路上潛行者指著禁區的各處尋常景象,解釋禁區可能的瞬息萬變與危險,但在作家與科學家眼中,路上的景色都看似只是平凡的大自然,當他們千辛萬苦走到密室,作家與科學家卻都無法相信,眼前密室能帶來任何真正的幸福。
《潛行者》說是科幻電影,但更接近形而上的哲學電影,許多評論都曾把潛行者比喻成服務於他人的個體,像傳道、牧師或藝術家,也像是電影工作者塔可夫斯基自己,一個導演。李安在這個時代也像一個電影中持續不懈的潛行者,引導著現代的觀眾追求一種對未來電影的假想,雖然觀眾都有雙眼能親見,但有人卻可能像作家,覺得這是假的,有人也可能會像科學家,覺得這個技術根本不必要存在。
李安繼《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再次以 4K、3D、120格拍攝新片《雙子殺手》,仍執意想讓喜愛電影的人,朝他相信的未來電影(密室)探看,李安更做出調整,《雙子殺手》選擇了直覺上適合此技術的內容——動作片,讓這個電影新技術的表現能叫人心悅誠服。不過在國外試映後,對高幀率不適應與感受不到高幀率效果的影評,依然不在少數,甚至也有影評如 Chris Stuckman並非看過3D+版本或最符合規格的版本,只看到一般24格數位版本,就評論了電影的結構、劇本、人物。
微妙的是,李安所拍的《雙子殺手》其實比前一部更需要在戲院感受,即便台灣沒有能完整如實放映呈現的設備,至少該選擇有3D+版本的戲院做觀賞,這是因為,這部電影假如沒有以貼近這個新技術的方式和視角去看,根本毫無意義;《雙子殺手》和前部作品在24幀和60幀、120幀的差異,是銀幕中多了電影裡過去未曾能創造的感官知覺,在《比利林恩》時,影像清晰到消除了舊電影的視覺暫留感,招致諸多「過於真實」的意見,因為太真實而失真的批判,在那些批判聲浪中,很多人沒有意識到新技術帶給電影「從平面到立體」的概念,事實上究竟所指為何。
在《比利林恩》中,已出現過往電影大不同之處,電影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地「活起來」,不是以往3D的景深效果,而是影像中的人物從以前的圖像轉換到了立體的形象,仿佛像瞬間將觀眾從攝影的平面時代,打回至立體雕像的時期,換言之,李安的3D常說「把人臉看清」意思是對的;在李安的電影裡,人物有所革變,不再服贋於電影傳統的敘事,不再需要用傳統塑造角色的方法,令觀眾感到同理。觀眾在《比利林恩》或《雙子殺手》中都可以直接透過宛如現實般真實的人事物,去觀看他們在各樣衝突情境中的樣子及想法,與他們一同呼吸,與他們一同哭笑,這種觀看的氛圍也好像我們熟悉的劇場,我們透過雙眼、聽覺感知著人物的一舉一動,這種感知跳脫了圖像的解讀,而進入了和劇場一樣的臨場空間氛圍,我們能從演員的肢體、行動,甚至演員沒有任何動作,也能攫取到空氣中的訊息,貼近我們日常生活對空間與人的感知解讀。因而,在《雙子殺手》中,傳統的電影劇本敘事、結構與手法,在知覺改變近似劇場的轉換下,其實並不再那麼適用,也根本無用。
《雙子殺手》講述了一個50歲的國安局的秘密頂尖殺手亨利,發覺美國國安局的隱情,並被年輕的複製人追殺。即便這個電影的劇本已經多年,科幻概念也已陳舊,但高規格的拍攝技術讓故事能以新的知覺去重新觀看,包含動作片這個表現,在以往電影中看似稀鬆平常的肉搏、瞄準射擊、飛車、槍戰,都有了身歷其境的全新知覺。動作片刺激的節奏轉場被取代,反之是感官對動作場面正發生的緊張,屬於當下的反應,最有趣是,假如能體會到新技術帶來的臨場空間感,只要每當劇中人物拿起槍對向旁人或任何一個人的額頭,觀眾身心會立即對此畫面做出擔心和抗拒,這是這部作品帶來最奇妙的知覺,而那也是《雙子殺手》的魅力,它直接而難以抵抗的,你幾乎無法說服自己,那其實只是「電影」,因為感官比思緒來的通常更快反應。
這分難以分辨真假的感受,身心的感官比思緒更快掌控自己的狀態,也貫穿整部電影核心。年輕的複製人小克,就是亨利的複製人,兩人在銀幕中看起來晃若同一人,卻又像是不同個體。亨利與小克都有父親形象嚴厲的成長經歷,即便亨利早已脫離父親,他追求完美、謹慎的性格也無意識間突顯父親的壓力深植在他身心,如影隨形。一幕兒時差點溺水的經驗,和父親的高壓連結,高規格拍攝的水底,望上去的水面波光粼粼,卻也能幾乎感知掉落在水底的窒息壓力。更甚者,電影最後塑造了一段真假模糊難辨的火燒場景,燒在戲中角色身上的火,在理性觀看中會認為只是特效,但感知上卻很難妄下定論,究竟真的有起火,或那只是特效的一部分。我們對既往電影的真實,逐漸因著我們的感官,混淆了起來。
持平地說,感知到電影散發獨特臨場空間的觀眾而言,《雙子殺手》創造新的觀影經驗,動作調度則重新讓人驚豔好萊塢已發展的特技技巧;另一方面,對無法感知到臨場空間,仍是遵循過往理解電影觀看經驗的觀眾,《雙子殺手》對其意義不大,和看預告的感受差異不多,感覺到也只是陳舊劇本、扁平角色、制作精良而已。
《雙子殺手》呈現一種數位電影發展到極致時,銀幕能喚回傳統藝術的感知,屬於雕像手工的氛圍感,有時候令人好奇,班雅明說的消逝的靈光,是不是在科技日新月異下,會迴光返照。對此,李安下一部拳擊電影仍讓人興奮,尤其觀眾席與拳擊場的佈置如似古代羅馬競技場,高規格的影像能否重現競技場般澎湃的情感及感官的投入,如何以新技術抓到這種空間的敘事,值得關注。
但在此之前,現代的觀眾太像作家與科學家想一睹密室面目,然而,能否親見到密室,或許除了潛行者的嚮導,還需要一點電影之神眷顧我們雙眼的機運。
相關文章
- 《雙子殺手》能改變電影時代的技術規格 (2019/11/04)
- 《雙子殺手》雙子煞星 (2019/10/30)
- 《雙子殺手》:江湖不是你說退出就能退出 (2019/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