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情》:與神同行。
柏格曼導演用一對年輕情侶談社會問題,天使是全片的旁白老先生,帶著一顆包容的心去理解這對年輕人的困境,而魔鬼則是貪婪的惡房東,柏格曼導演沒有美化大衛與瑪姬的錯誤,也沒有醜化哈坎森先生的狡猾,儘管說教意味明顯,仍是部精緻迷人的小品之作。
「你看樓下的行人,他們都從某個地方來,往某個地方去,我們也可以,我們以後也會這樣。」
某個大雨紛飛的夜晚,年輕男子大衛認識錯過火車的年輕女子瑪姬,兩人互有好感,決定一起生活,然而大衛與瑪姬各有秘密,想要拋棄過往展開新生活談何容易......
《雨中情》是目前看過的柏格曼導演作品中最為通俗的一部。大衛有過竊盜前科,瑪姬則是未婚懷孕,兩人想要重新開始,然而階級分明且充滿歧視的社會卻不想給他們機會,從惡房東到花店老闆到證婚牧師,大夥彷彿打定主意要找大衛和瑪姬的麻煩。
《雨中情》基本上可以拆成兩條故事線來看,一是大衛與瑪姬的愛情,大衛不完美瑪姬也不完美,他們或許有過爭執或許對共組家庭存有懷疑,但因為有愛(需求),他們總能突破困境找到相處之道;另一條支線是來自周遭人物的壓迫,大衛的偷竊前科與瑪姬的未婚懷孕與兩人的同居與弱勢的經濟狀況等,都成為保守群體與權力單位攻擊的目標;然而相較於坐過牢的大衛或是不曉得腹中孩子父親是誰的瑪姬,那些文明社會的「守法」公民,反而在很多面相流露出人的冷漠、自私、貪婪與無情。
「不是每個人都是好人,很多人是嚴厲而刻薄的。」大衛。
柏格曼導演用一對年輕情侶談社會問題,並在影片中安插「天使與魔鬼」角色,天使是全片的旁白老先生,帶著一顆包容的心去理解這對年輕人的困境,而魔鬼則是貪婪的惡房東,惡房東哈坎森先生一角其實很有意思,相較於花店老闆夫婦或教區牧師的偽善,哈坎森先生壞的有些迷人,他把即將要都更的房子賣給大衛或是收回房子前,都會再三提醒大衛:「做事前要三思而行,簽下約就回不了頭囉。」,像不像是《浮士德》裡的魔鬼化身?人類(大衛)做事思慮欠周詳,顧前不顧後,招來災難與厄運,其實都與自身莽撞的決定脫不了干係。
柏格曼導演沒有美化大衛與瑪姬的錯誤,也沒有醜化哈坎森先生的狡猾,而是用這樣一則看似沒有奇幻色彩但仔細一想卻很奇幻的故事(畢竟有誰可以清楚知道我們生活中做出的各種抉擇)告訴觀眾:歧視會剝奪我們對人的善意、知錯能改比自以為完美重要、充滿惡意的世界會限縮人們的發展,有愛的世界才能讓彼此得到自由。
《雨中情》是柏格曼導演的第二部劇情長片,儘管說教意味明顯,部分劇情轉折稍嫌生硬,但它仍是部精緻迷人的小品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