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引爆點》觀後感:不冷不熱燒不了大火的溫度


《引爆點》故事架構清楚且完整,但在這個架構下,電影怎麼呈現人物和怎麼說好這個故事,執行上卻顯得可惜。

引爆點》是一部台灣懸疑議題電影,以鄉下寶港村的居民阿海抗議自焚事件為引,勾出通聯石化財團的工業汙染當地漁港、影響居民健康,在主角法醫和檢察官相互調查下,更懷疑自焚事件並不單純,自焚者有可能是遭到謀害,另有人所為。

本片題材從最初的宣傳開始就具有一定吸引力,引人一探究竟,一瞧謎團背後的犯罪故事。原本轟轟烈烈的居民阿海自焚行動,竟出乎意料,可能是一樁被殺後遭到焚屍的殺人案?負責偵辦案件的警察、檢察官與法醫成為帶著觀眾抽絲剝繭的主要人物,觀眾能隨他們逐漸釐清事件的面貌,其中吳慷仁飾演的法醫和姚以緹飾演的檢察官,在案件偵查過程中還有他們自己過往的一段舊情要處理。(以下觀後將提到重要劇情)



引爆點》的劇本由導演莊景燊王莉雯共同執筆,故事架構清楚且完整,但電影怎麼呈現人物和怎麼說好這個故事,執行上卻顯得可惜。譬如攝影與剪接節奏上沒有顯出人物的魅力,反而在觀影過程不斷拉出疏離,尤其女主角的行動和思考發展至中段,道出為不讓腹中孩子在世界受苦,做出墮胎的決定,令觀眾十分疑惑女主角的正義基準為何?劇中人物除了明顯對男女主角特別刻畫,其他出場人物都表現過於臉譜化,片中企圖引爆的社會議題也挖掘不深,與平時一般沒有關心此議題者片面的理解,似乎並沒有太多出入,和普遍印象認為財團為賺錢罔顧人命,司法組織體制沉痾等並無二致。在片中,這些企圖點出來的東西也相當片面,利用影片中檢調上級一句台詞「不要破壞體制」,不但沒有讓人感受到電影試圖用心勾勒司法體制如何無法伸張正義,徒然讓人感受到的只有醜化官僚。


對於通聯石化財團汙染的焦點,也只擺放在檢察官長年追查財團有無確實汙染或造成居民健康罹癌的證據,裡頭財團的形象、當地縣長的形象塑造的十分單調無趣,財團只表現出刻版印象,似乎有錢就能呼風喚雨,還能輕易的將檢察官解決,卻沒有多描繪為何地方無法監督,現實政治究竟如何?

片中僅以議員和縣長私底下私相授受來帶出轉折,交待官商勾結的一環,最後又以媒體曝光資料,造成社會爭議後劃下句點,雖種種編排在戲劇上達到一種正義得以伸張的宣洩,但仔細思考後,卻又對這之中的正義感到遺憾,電影點出的單單只是資本雄厚的財團和地方官相互魚肉鄉民的面貌,它能點燃的往往只有一時半刻的憤怒,而不是釐清事實。為什麼電影不細問姚以緹飾演的檢察官收集的汙染數據,無法作為直接證據?難道環境監測標準的「科學」真的有其限制?或是因什麼樣的政治力或意識形態介入,而無法找到能替汙染和村民說話的直接證據?這是否也和電影裡訴說的「死因不等於死法」可以連結?可惜的是,電影裡檢察官的角色變成心中只充滿熱血正義的棋子,無法像法醫一樣,有血有肉地持續挖掘真相。電影《引爆點》中,片面只將這種憤怒對向財團,但這類怒氣都很快熄滅,只等下一波情境出現,稍稍再點燃怒氣,卻又風一吹,火又滅了。


引爆點》全片編排反而最為有趣的,是法醫針對大海如何死亡的追查及推理過程,在電影開頭不久,吳慷仁飾演的法醫甫出場,道出「死因不等於死法」一句,成功點出大海死亡的可疑處,也讓觀眾能與冷靜的法醫繼續由淺至深探索命案,一待真相大白。

作者:Angela

相關文章


本期焦點-【v.669】 2018/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