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沒人愛小姐》需要愛


寶拉其實就像是一直追求自由,但一直不自由的人,有法國新浪潮的味道,如果拍成黑白的話,就更像了,但並不是在手法或技巧上的模擬,而是精神上的承繼,《沒人愛小姐》是部鼓勵人去追求自由的電影,也是一部要人不要在意傷疤的電影。

在觀賞《沒人愛小姐》時候,作為一個觀眾的我覺得非常舒暢,因為這是一部非常自由的電影,有法國新浪潮的味道,讓人想起楚浮的《四百擊》或路易馬盧早期的電影如《死刑台與電梯》,或是吉姆賈木許的《天堂陌影》;《沒》片給人新鮮、清晰的味道,如果拍成黑白的話,就更像新浪潮了,但並不是在手法或技巧上的模擬,而是精神上的承繼,反而擺脫了形式的束縛,不像安東尼奧尼的《夜》的那樣封鎖、方格,這就讓人更應該去看本片了,光是看看導演在捷運上的蒙太奇、配上情感節奏極佳的音樂,就是一種享受了,或是看著那場馬路溜滑輪的眾人們,這兩場戲其實無關本身劇情,但就是一種自由,不管創作上,或是觀影感受上。

女主角寶拉在巴黎,但我們看不出她其實活在我們大家都可能嚮往的花都,在花都內,女主角穿梭在捷運、人行道、馬路、公園、墓園、百貨公司等等,而我們看見的只有寶拉或是一大堆不想見的蠢事,路上有垃圾、不想見的他或她、被人放生的貓(!)。

寶拉愛一個男人之深,十年的情斷,精神崩潰;分手後,她其實自由了;最後,跟帶有沙文主義、歧視心的攝影師老男友終於斷了,兩人平等了,而寶拉也去追求她所想要愛的人。

寶拉的精神不就是法國精神嗎?
愛、自由、平等。


“Jeune Femme”意思是「年輕的女人」,而在片中,寶拉31歲,卻說等於40歲,其實也代表她處於兩難。年輕時,二十歲到三十歲之間,可以自由,但往往到了三十歲「就得」不自由般,開始當媽媽、穩定工作、準備照顧小孩,而無法自由,接著就是過著宛如牢裡的生活,反照自己生長家庭的男人(離家出走的爸爸),就相對自由了,也相對待在家的媽媽自由。

再看一下片中出現一個年輕舞者媽媽,擁有自己愛的工作,又有小孩(而且請保母照顧),又有大房子可以住,又沒有婚姻束縛,不也就是人人都想要的自由生活嗎?而寶拉只能住在粗陋的僕人房,「僕人」表示低下階層,相較於主人,但結果小孩子比較愛寶拉,雖然她可能不怎麼理智,瘋瘋癲癲的,但她可能比那位不在家的媽媽懂得生活。

而寶拉其實就像是一直追求自由,但一直不自由的人,此外,重點在於她是位女性,更凸顯出當代女性在家庭、職場、社交場的處境,雖然感覺法國是個追求自由的國度,但好像也不盡然。

對於無理的男人,可以說「不」,更應該勇於大聲說「不」以保護自己的身體、自尊,所以可以選擇墮胎這個選項,選擇離開老臭男人;雖然自己沉浸在音樂而放肆舞蹈,但不代表「我」就可以隨意。


沒人愛小姐》是部鼓勵人去追求自由的電影,也是一部要人不要在意傷疤的電影,何必去遮掩自己的醜陋呢?就好像片中寶拉一直用自已的頭髮遮掩額上的疤,不必,讓人去看自己傷口,讓人來幫你癒合,說不定癒合的比較快。

作者:黑鮪魚DFW

相關文章


本期焦點-【v.659】 2018/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