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最後的禮物》,愛,是嚴厲與慈愛並存。


鄭志薰在許多地方都展現了不輸給大人的優異表現,至於李順載更不用提,將還保有著傳統思想觀念、並想將之灌輸給孫子、可卻又在這之中頻頻修正、企圖找到真正為孫子好的嚴厲與慈愛並存的爺爺詮釋到位,但劇情本身太過於通俗芭樂沒辦法打動到我。

每個人對於親情的觸動點不一樣,或許在一些片段、對白裡能找到與自己、經歷相似的影子,才能夠在某個瞬間打開你的淚腺開關,或者是靠著配樂輔佐、畫面搭配牽動著情緒,對我來說《最後的禮物》很可惜兩者都沒能觸動我,若論親情刻劃電影給的衝擊力與後勁不夠強烈,當然不論是飾演爺爺的李順載,或是孫子德求的鄭志薰演技都無可挑剔,但他們祖孫化學效應的效果卻被導演說故事的方式分割掉了。電影的敘事就像一本句子和章節總在奇怪地方斷掉、翻頁的小說,閱讀起來總覺得卡卡的、不夠順暢。慶幸的是,若將之單看是感動滿分的,例如德求在街上想起爺爺的教誨,昂首大聲地演講就為了找到離家的母親;還有德求對著爺爺說重話的時候,都可說是情感滿分、力道十足,只遺憾這僅限單一片段,全部銜接起來就是有種說不上來的生硬。



「爺爺你沒有做錯什麼,德熙...只是需要媽媽。」

電影開始就是爺爺帶著孫子德求以及孫女德熙,祖孫三人一同生活著,後來才會靠著回憶畫面、里民八卦等,去向觀眾解釋兄妹倆的父親與母親哪裡去了,原來他們的父親意外早逝,而遠從印尼嫁來的母親凡妮莎,卻在丈夫過世不久後,便將大筆保險金全都拿走,這讓爺爺氣到不行,不顧兄妹倆還有凡妮莎苦苦哀求道歉,還是執意將凡妮莎趕出家門,自此後便由他一人帶著兩名孫子、孫女。年邁的他為了撫養兄妹倆,平日都在餐館幫忙刷烤盤賺取微薄薪水,有時靠著街坊鄰居的幫忙(送菜、幫忙顧小孩等),可有些問題還是陸陸續續出現,德熙被診斷出罹患「反應性依附障礙症(Reactive Attachment Disorder)」,五歲了卻還停留在三、四歲的說話能力;德求得承受來自同儕的「無心話(說他母親拿了錢跑了之類的)」等,雖然不能完全推在隔代教養之上,可就旁人來看德求與德熙確實需要母親的直接照顧。

直到爺爺被診斷出罹患癌症,認為自己來日不多的他,終於決定要讓德求和德熙過上好日子,他聽從好友建議先替他們尋找寄養家庭,然後一邊探聽著凡妮莎的消息,在親自飛到凡妮莎在印尼的家後,她才從凡妮莎母親口中得知當年為什麼凡妮莎要拿走保險金,爺爺驚覺自己欠了凡妮莎一個道歉,卻又苦苦找不到人,只好先回到韓國,沒想到卻在路邊倒下被送進醫院,意外看見爺爺藏起來的母親的信,德求拿著信循著地址出發尋找母親,可當他好不容易找到母親信上的地址時,卻得知因為母親工作的工廠遷廠,而她也隨著工廠搬離了那裡...



最後的禮物》除了本身流暢度的問題外,另一個比較沒辦法打動到我的原因,就是劇情本身太過於通俗芭樂,祖孫間的爭吵、和好、爭吵、和好劇碼重複太多次,雖會覺得德求這角色的反應與應對態度是符合那個年紀的,而爺爺的解決與溝通方式也能想得到,可多次了多少都會麻木,且會大幅減低原先該有的效果。不過若電影是順暢的,也許效果就會完全出來,像是《季春奶奶》。撇除上述問題,依舊要給《最後的禮物》裡的祖孫演技一個肯定,鄭志薰在許多地方都展現了驚人爆發力,有著不輸給大人的優異表現,至於李順載更不用提,將還保有著傳統思想觀念、並想將之灌輸給孫子、可卻又在這之中頻頻修正、企圖找到真正為孫子好的嚴厲與慈愛並存的爺爺詮釋到位,兩人相互牽引、相互影響,繼而產生動人的化學效應。

作者:老子(OldMan) 【老子不負責任電影文】

本期焦點-【v.655】 2018/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