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不好當》:謝謝妳,把他帶到我身邊。
導演在平淡情節中,提煉出對人對事的溫柔與溫暖,年輕時的我們或許也曾在與家人相處過程中有過:「假如我的父母是誰誰誰就好了」的假想題,但這個題目本身,究竟是埋怨多,還是期待自己能被埋怨的對象好好愛著的渴望更多?
「千萬不要低估你在他生命中的影響力。」
傑提跟妻子卡蜜拉在三年前收養一名來自哥倫比亞的男孩丹尼爾,由於傑提常時間在外工作,因此丹尼爾跟母親的感情要比跟父親來的深厚,兩年後,卡蜜拉因車禍意外喪生,過去一年時間,傑提一方面得克服喪妻之痛,一方面試著在職場與家庭間取得新的平衡,一方面又要花心思照顧情緒不穩定的丹尼爾,身心俱疲的他思考著:是否能把丹尼爾送回他的原生家庭?一趟哥倫比亞之旅,讓傑提和丹尼爾重新認識他們在彼此生命中的意義....。
單看《老爸不好當》片名,猜想會是一部父子親情溫馨喜劇,然而電影出乎我意料外的步調抒情,電影前半場先讓觀眾看見傑提與丹尼爾相處過程的衝突,中段父子倆來到哥倫比亞,傑提跟當年領養孩子時認識的兒福機構臨時工阿福聯絡,由阿福擔任地陪,幫忙傑提尋找丹尼爾生母下落,阿福老早猜到傑提此行目的,卻不戳破,小心地與傑提應對,既是禮貌也是不希望情況繼續惡化;阿福跟傑提剛好是組對照,阿福性格更溫柔、體貼、也更符合好父親形象,對丹尼爾來說,阿福有沒有可能取代傑提在他生命中的地位?或許有可能吧(如果兩人相處的時間夠長),但家是什麼,親人又是什麼?年輕時的我們或許也曾在與家人相處過程中有過:「假如我的父母是誰誰誰就好了」的假想題,但這個題目本身,究竟是埋怨多,還是期待自己能被埋怨的對象好好愛著的渴望更多?我們與家人的關係,有時候超乎純粹的關懷與關心層次,而是更深化的羈絆,即使有怨,也難以割捨。
一如年僅6歲的丹尼爾,隱約猜到哥倫比亞之旅的真正目的,電影安排很多小段落,讓我們看見丹尼爾的敏感脆弱與不安,無論是對環抱猴玩偶的喜愛(想要被好好愛著)或是三更半夜突然打電話給父親(想確定父親沒有離開)或是尿床與突如其來的暴怒(不知道該怎麼排解焦慮的心情,包括對母親的思念以及對可能被遺棄的害怕)等等,都看得我有點心疼,別說孩子年紀小不懂事,他們其實把一切都放在眼裡,並透過一連串誇大舉動期待自己能被看見,《老爸不好當》片中最打動我的橋段來自傑提父子一起搭乘巴士的快樂時光,對孩子來說,幸福或許就只是希望「那個人」可以不離不棄地永遠陪在自己身邊吧。
(底下會提及關鍵劇情,請斟酌閱讀)
至於傑提,一趟旅行當然不可能讓他完全改變生活態度(這也是本片動人之處,沒有戲劇性地治癒內心傷痛),但旅途中的見聞,幫助傑提理解生活中必然存在的不完美(遺憾),一如哥倫比亞太多被遺棄的孩子,可能一輩子都找不到收養家庭,或是迫於經濟(或其他原因)而不得不與孩子分離的年輕父母等,每個人都有他的難關要過,傑提可以逃避,又或者可以打起精神,重新振作,電影尾聲,導演給了傑提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不同於3年前他與妻子共同決定收養丹尼爾,3年後的他要自己做出決定,而這個決定在一句:「謝謝妳,茱莉」的話語中,撫慰了我的心房,或許,返回挪威的傑提和丹尼爾還會繼續吵吵鬧鬧,還有很多需要磨合的問題與狀況,但至少在這一刻,傑提知道,他想要成為丹尼爾的父親,即便,當一個父親真的不容易啊!!!
感覺《老爸不好當》會是一部很容易被錯過的作品,既沒有台灣觀眾熟悉的明星,也沒有特殊到非要進戲院觀賞不可的劇情等,但我喜歡Arild Andresen導演在平淡情節中,提煉出對人對事的溫柔與溫暖,喜歡片中每個人物的互動,喜歡飾演阿福的Marlon Moreno,我對好人一直沒有抵抗力,尤其是這麼有包容性的角色,大愛,也喜歡飾演傑提的Kristoffer Joner,完美詮釋這個角色的疲憊與努力找尋出路的努力,另外,飾演卡蜜拉的Ellen Dorrit Petersen,看起來好眼熟,電影演到半場時,我才想起Ellen Dorrit Petersen不就是我愛死的《盲》的女主角嗎?!儘管Ellen Dorrit Petersen在《老爸不好當》的戲份不多而且表現也沒有《盲》的搶眼,但能在大銀幕看見她的身影,還是好開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