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普拉斯》- 台灣社會的價值解構
人人都有一種表象,亦有一種內心的私密宇宙,這些社會元素的交織與走向邊緣的無奈,在《大佛普拉斯》中用在許多笑點上作為對社會的反諷,導演黃信堯在映後也表示,佛祖捨棄了財富與名利,但我們卻向祂乞討這些,這是一個令他覺得矛盾的現象。
回憶起2014年的高雄電影節,那時在高雄拍的單元場次就看到了《大佛普拉斯》的前身短片作品《大佛》,當時就相當印象深刻,不但在詮釋「有錢人的世界都是彩色」的這個視角上,強烈對照到一般老百姓的黑白生活,更把對於神佛信仰的價值與主觀想法,用開放的方式讓觀眾體悟等,這種種原本在《大佛》就有的優勢,在這次的《大佛普拉斯》會怎麼展現呢?
----------------以下小雷,但不影響觀影情緒------------------
在資本主義橫行的社會中,許多不公不義、謊言充斥、階級對立與貧富差距等問題,幾乎都是各國藝術作品不時會直接點出,或是隔一層諷諭的批判,而《大佛普拉斯》在這個部分,不僅用台語作為媒介,更將許多台灣百姓親近的國罵文化與問候術語,在片中表達得淋漓盡致,這不但是一種堆疊情緒的利器,更是一種反映台灣社會的宣洩。
而在主要角色的部分,用了有趣的綽號讓觀眾更顯得親近,同時,在塑造整個社會結構下的病態上,各種不同位階的利害關係與吃人勾搭,有如《台北物語》一般地坦白裸露,人人都有一種表象,亦有一種內心的私密宇宙,這些社會元素的交織與走向邊緣的無奈,在《大佛普拉斯》中用在許多笑點上作為對社會的反諷,但卻不會讓離場的觀眾,有一種回到社會現實後的空虛感,這個部分相較於《台北物語》,不知是一種看透一切的麻痺?還是一種激起改變的療癒?
但這部電影,雖然走的就是一種幽默諷刺的寫實電影,但如同之前觀賞《大佛》一般,結尾依舊是沉重到讓人反思現狀的無奈,導演黃信堯在映後也表示,佛祖捨棄了財富與名利,但我們卻向祂乞討這些,這是一個令他覺得矛盾的現象,雖然我內心是認為,就是因為佛祖捨棄了財富與名利,人們才能夠有可能獲得這些得以在這社會上生存下來的俗物,但這樣的論點與社會的現狀,又產生了更多的矛盾與反差,整部片除了行車紀錄器的富貴彩色外,全都是黑白呈現的模式,更觀眾在觀影的過程跟著劇情的流動,其實很明顯可以感受到「黑白分明的是非對錯」,但當這一切就這樣如我們眼前所見的世界,有著一套生存規則向前進,我們就更明白這些黑白分明的人事物,其實都是我們自己的縮影......
最後,《大佛普拉斯》是一部很草根與庶民的國片,劇情內容與節奏掌握都恰到好處,相當適合帶著一家大小進戲院接受歡笑的洗禮,同時,也可以沉浸在台語的世界中,悠然享受本土文化最直接的國罵問候,最終會在「痛苦比較法則」下,安慰自己說:「其實,現在也沒這麼糟啦......」
相關文章
- 藍祖蔚專欄:煮酒論金馬影片總評 (2017/11/27)
- 邊緣人悲歌-大佛普拉斯 (2017/11/03)
- 《大佛普拉斯》泰山之力舉起,輕盈卻擲地有聲地放下 (2017/10/26)
- 人生好好笑-大佛普拉斯 (2017/10/24)
- 大佛普拉斯:表裡不一 (2017/10/19)
- 再看《大佛普拉斯》:落拍人生。 (2017/10/16)
- 打破第四面牆:專訪《大佛普拉斯》陳竹昇、莊益增 (2017/10/11)
- 《大佛普拉斯》大佛的好看玄機4重點 (2017/10/05)
- 藍祖蔚專欄 《大佛普拉斯》:台灣氣旋 (2017/07/03)
- 《大佛普拉斯》:嘸面ㄟ人。 (2017/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