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宮中的大衛─接線員
故事發想來自倫敦的真實社會事件,全片主要場景皆在英國完成拍攝,在台灣電影中實屬少見。在劇情設計上,觀眾或許很難喜歡一個從頭到尾都抱有道德潔癖的主角,但每個角色不同的命運,這些境遇反而互相結合,融成一個完整的形象。
台灣電影《接線員》先在去年的金馬影展亮相,由《九降風》紀培慧、金馬影后陳湘琪主演。《接線員》是一部值得觀眾期待的誠意之作,本片劇本曾獲得文化部 102 年度優良電影劇本獎,是女導演盧謹明的作品,故事發想來自倫敦的真實社會事件。
故事以在英國留學的台灣女孩為主角,她因為無法支付房租,只好在一間非法色情按摩店中擔任電話接線員,全片主要場景皆在英國完成拍攝,在台灣電影中實屬少見。
電影格局小,場景除了主角 Tina 與男友合租的公寓之外,主要就是位於住宅區的非法按摩院。除了負責電話接線的 Tina,按摩院中還有中國籍的老闆 Lily、同樣來自台灣的資深按摩女郎 Sasa、開朗的馬來西亞華人 Molly 與從中國仲介到英國,賣身賺錢養家的 Anna。
五個女性構成電影中的主要角色群,劇中大多時間以這五個女性角色在按摩院中的互動為主,身為老闆的Lily 以賺錢為最高的指導原則,按摩院中半套的色情服務、客人千奇百怪的要求,滿足觀眾的獵奇心理之外,也聚焦了常人落入道德困境中的痛苦。
有趣的是,雖然電影以寫實風格為基調,但角色們形象鮮明、性格各異,讓我忍不住聯想到美國紀實文學《24個比利》(The Minds of Billy Milligan)之中的描寫。為了要卸載童年被繼父強暴而出現的傷痛,多重人格患者比利密里根(Billy Milligan)在無意識的情況下,於腦海中製造出了承受痛苦的人格──八歲、紅髮的矮小男童大衛。
比利的數個主要人格都承載了不同的特性,有領導意識強烈的管理者、危機時刻挺身而出保護自己的防衛者、能言善道的人格、擅長欺騙的人格……而其中「大衛」的主要特性就是承受痛苦,《24個比利》中提到,當比利每次進入充滿敵意或是陌生的環境,「大衛」這個人格就會無預警出現,負責讓比利能夠安全度過這段時期。
如果用這個角度觀看《接線員》的故事,會發現主角 Tina 擁有的道德潔癖突然變成一個很有趣的角色特性。她雖然表面上和按摩院中的小姐相處融洽,但會在背後偷竊她們賺來的皮肉錢,也打從心底對「性工作」這個行業充滿排斥。而主張自己權益,常與老闆對抗的 Sasa、開朗樂觀,帶給主角歡笑的 Molly,和時常接受老闆責罵,扛下罪責的中國女孩 Anna,突然就因應了前者的道德潔癖,出現許多混雜的功能特性。
電影中,五個性格鮮明的角色,合成了「性工作者」這個身分的方方面面。電影中 Tina 至始至終的堅守底線,沒有踏足性交易工作,以至於最後能用一種「完璧歸趙」的道德圓滿狀況回到台灣,反而跟充滿痛苦與折磨的 Anna 形成強烈對照。
在劇情設計上,觀眾或許很難喜歡一個從頭到尾都抱有道德潔癖,甚至惡意傷害其他底層同伴的主角。但每個角色不同的命運,或在悲傷中死亡、或在開朗中繼續工作,或是帶著不一樣的心情離開英國,這些境遇反而互相結合,融成一個完整的形象,這是《接線員》帶給我的感受。
到頭來,所有底層性工作者的命運,就在一個窄小的按摩院中不斷分裂、融合、複製,所有人都各具特色,也都合而為一。
相關文章
- 《接線員》:不存在的房間。 (2017/07/05)
- 《接線員》,異地夢想與土地連結。 (2017/06/27)
- 《接線員》- 現代社會下充斥「謊言」的真相 (2017/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