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佈局》:視覺的背叛。
《佈局》的劇本寫的縝密,每一個「轉折」(說詞)都能提出有力解釋(非常喜歡蘿拉剪短髮的設計,同一件事用兩種不同方式解讀,就會產生截然不同意義),我想著:「如果我是劇中角色,大概會被耍的團團轉,渾然不覺自己正一步步踏入陷阱吧」,然而我不是。
「苦痛是救贖必經道路,而我比你聰明。」
科技新貴多利亞被控謀殺情婦蘿拉,他堅稱自己遭人陷害,由於檢方準備提出新證人,證詞將不利於多利亞,新任辯護律師維吉妮雅前往多利亞住處深談,她要求多利亞完整重述案發當天經過,她說:「細節可以讓案情合理化,細節最為重要。」,而一件神祕的密室殺人案件,意外牽扯出另一宗失蹤案,真相究竟為何,誰是受害者誰才是真正的加害者?
西班牙導演Oriol Paulo執導的懸疑推理新作《佈局》,讓人聯想起程偉豪導演的《目擊者》,兩部影片同樣有一樁意外車禍,一件婚外情,主角們為隱瞞某些真相而選擇說謊,並隨著故事推演,一再翻轉前面的說詞,好人與壞人,實話與假話,全都混在一起;《佈局》的劇本寫的縝密,每一個「轉折」(說詞)都能提出有力解釋(非常喜歡蘿拉剪短髮的設計,同一件事用兩種不同方式解讀,就會產生截然不同意義),合理化故事的發展,我想著:「如果我是劇中角色,大概會被耍的團團轉,渾然不覺自己正一步步踏入陷阱吧」。
然而,我不是劇中角色,我是銀幕外的觀眾。
(底下會提到關鍵劇情,請斟酌閱讀)
我對《佈局》的觀感有些矛盾,一方面覺得這個劇本寫的細膩,沒有什麼問題,一方面又被「視覺」所影響,少了點解謎樂趣;對我來說,《佈局》犯了跟諾蘭導演的《頂尖對決》同樣問題,即是最終謎底並不難猜,當年觀賞《頂尖對決》時,老早覺得「那個人」就是克里斯汀貝爾,即使化了妝即使攝影機很取巧的儘量不要拍到正面,但還是能認出是一人分飾兩角的設計,同樣的,觀賞《佈局》時,我也在中場左右就看出維吉妮雅即是另一宗車禍案件受害者丹尼爾的母親所扮演(散場時也有聽到其他觀眾說很早就認出兩人是同一個演員扮演),加上假維吉妮雅剛出場時,她在電梯裡緊張忐忑焦慮的模樣,已經讓我「懷疑」這人有鬼,在這個前提下,假維吉妮雅在片中說的每一句台詞都成了有點刻意的提醒,一再一再地強調細節的重要性,一再一再地強調想要知道沉車地點等等,暴露她急於套出真相的慌張,也讓電影在經歷多利亞與假維吉尼雅視角觀點的多次翻轉後,逐漸失去懸疑的張力。
但我也忍不住要想,會不會是我對影片的預期錯誤,錯失觀賞這部影片的真正樂趣?如果我能認出飾演假維吉妮雅的Ana Wagener即是丹尼爾的母親,那麼對熟悉這名女演員的西班牙觀眾來說,也就更不是懸念了;或許西班牙影迷觀賞《佈局》的樂趣,不在片末的維吉妮雅身分揭曉與公布,而是見證兩位沒有財力沒有靠山的中年夫婦,如何靠一己之力扳倒權勢者,為枉死兒子討回一點公道的痛快吧!!
最後,丹尼爾母親扮演維吉妮雅這招其實是迫不得已的險棋,他們(丹尼爾父母)只能在那一天假扮維吉妮雅(稍晚多利亞就會跟「真正的」維吉妮雅首次見面),而且他們只有「三小時」的時間可以逼問出真相,如果沒有在這三小時內讓多利亞承認罪行,所有的一切都將落空,年輕的丹尼爾就會永遠葬身湖底。
最後的最後,我一直以為《佈局》的最大爆點會是:邪惡的多利亞根本早就認出假維吉妮雅的身分,只是將對方玩弄於股掌間,並選擇在最後時刻,一舉擊潰這對夫婦盼求正義的微小希望.....,如果劇情真這樣發展,就太悲慘了。
相關文章
- 《佈局》真相不是ACE,是你意料外的鬼牌 (2017/06/22)
- 《佈局》--猜中一個也沒什麼了不起 (2017/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