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布西森林》傳達的,你有感受到嗎?
郭承衢導演用相當歐式的畫面與節奏,以及少有對白的方式,讓觀眾體會的是一種「感性」與「感官」,透過這對母女的生活,以及那些日常對話與輾轉遷徙,不難看出家人間的那種沉默不語,很容易會有誤解與猜疑...桂綸鎂最後隻身一人,才能夠開始看到自己,這點相當有趣。
高雄電影節的開幕第一發《德布西森林》,算是沉重又富有音樂象徵性的樂章,整部電影其實相當簡單,只是觀眾可能會需要比較長的時間,讓這部電影用較多小節讓觀眾對到頻率;另外,電影裡面桂綸鎂與陸弈靜這兩位女主角的表演也很細緻,即便大多數都是意象,卻能夠在觀眾投入之後,感受到細微的各種情緒與變化,而電影的節奏比較偏歐式藝術片,在映後聽到導演長期在法國,更是印證了我的想法,以及用法國音樂家德布西做為整體意象的使用,同時,也有很榮幸可以在Q&A環節與導演互動。那麼《德布西森林》的可看之處,究竟在哪裡?
--------------------------------以下有雷,請小心踩踏----------------------------------
首先,在整體劇情的部分,其實相當簡單,基本上是直線式的劇情,由陸弈靜與桂綸鎂這對母女,在這片與世隔絕的森林裡相依為命,各自背負著自己的壓力與罪惡,在這片森林中,逐步地找尋著救贖的答案,但這卻也只是一種猜想,也很有可能是一種遠離塵囂的逃避,但或許這就像是片名的寓意一般,用法國音樂家德布西的意象,讓各種森林中的元素都有著自己的象徵音符,而這整片森林與劇中的四位角色,就像是五線譜一般,配合上攝影與剪輯的節奏,帶出一種整體意象;另外,劇情中的森林場景,也是不斷轉換的,從低海拔到高地,逐步走向張力極點。
在角色的部分,主要就是陸弈靜與桂綸鎂這對母女,而桂綸鎂的孩子跟老公,基本上,也都是很象徵式的用聲音或部分剪影帶過,完全沒有任何的城市意象在其中,而是讓角色在這個森林中,逐步探索自我,透過這對母女的生活,以及那些日常對話與輾轉遷徙,都不難看出家人間的那種沉默不語,很容易會有誤解與猜疑,有些紛爭或歧見沒有透過對話交談,隨著時間過去,問題會迎刃而解?我想這倒未必,但至少這次在《德布西森林》中,郭承衢導演用相當歐式的畫面與節奏,以及少有對白的方式,讓觀眾體會的是一種「感性」與「感官」,因此可以從相當細微的表演中,感受都相當細緻的情緒與變化,但這種變化本身,搭配著簡易的直線是劇情,不免還是顯得有些不夠力。
接著,來談這部電影最重要的轉折,同時,也是我最有感覺到張力起伏的一段,就是母親陸弈靜的死亡,做為女兒同時也是母親的桂綸鎂,這前後的轉變,可以說是相當顯著,因為母親的存在,就像是壓力調節器,她希望能夠讓女兒好轉,就是因為有這樣死亡的轉折張力,才有最後到山頂上,完全宣洩的能量,也正因為完全隻身一人,才能夠開始看到自己,這點相當有趣。
最後,我覺得這部電影的成就,最終可能不能單用票房來評斷這部電影的成就,或許商業成就會受限,但藝術成就絕不會打折扣,只是,一般觀眾可能會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才能走入這部電影的樂章,然而,若遲遲無法走入,可能在觀影的當下,又會進入另外一個世界。
相關文章
- 《德布西森林》走進來,找自己 (2016/11/17)
- 《德布西森林》走不出的森林 (2016/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