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書》似乎,懂了些什麼
女藤井樹在與渡邊博子的通信中,慢慢慢慢發現,她以為自己對那個男生不在意也不在乎,可是她卻將對方的大小事給牢牢地記在腦海中,她以為自己寫的每一封信都是讓博子更認識男藤井樹,事實上,女藤井樹寫的每一封信,都是讓她更明白當年無法理解而今似乎「懂了些什麼」的心情。
沒記錯的話,當年是讀了聞天祥老師的推薦文章才去戲院看岩井俊二導演的《情書》,看完後深受感動,影片被我細心地收藏在記憶深處;06年開了部落格,想幫喜愛的電影一一寫下感想,因此將《情書》租回家重看,發現時間將電影淬煉地更美好;2016年,再次於大銀幕重溫《情書》,我依舊被電影給感動地一塌糊塗,某些時刻,仍勾起我想落淚的衝動,岩井俊二導演的劇本寫的紮實飽滿,角色們緊密地相互牽引著彼此命運;渡邊博子的未婚夫藤井樹於兩年前因山難過世,始終放不下未婚夫的她,依著一個理當不存在的地址(未婚夫位於北海道小樽的老家已被拆除),寫一封信向遠在天國的愛人問候,怎知這封信被交到一個跟未婚夫同名同姓的女孩手中(同班同學),開啟渡邊博子和女藤井樹的奇妙友誼。
「妳(博子)跟那個女孩(藤井樹)像不像很有關係嗎?」
博子:「很有關係.....因為那代表他從我們見面之初就騙了我。」
《情書》劇情其實有點殘忍,渡邊博子發現未婚夫之所以對自己一見鍾情,「可能」是因為她(博子)長得很像未婚夫年輕時候暗戀的女孩(藤井樹),深深愛著的人原來追尋的不是自己,而是一個影子,還有什麼比這更痛的呢?
然而,《情書》的溫柔,就在這有點殘酷的現實中,提煉出益發純粹而不帶雜質的愛,一如男藤井樹的友人秋葉對博子的疼惜與照顧,讓內心有所空缺的博子,被另一個同等(更)強大的愛給填滿;一如女藤井樹在與渡邊博子的通信中,慢慢慢慢發現,原來有個男生曾經喜歡自己,更奇妙的是,她以為自己對那個男生不在意也不在乎,可是她卻將對方的大小事給牢牢地記在腦海中,她以為自己寫的每一封信都是讓博子更認識男藤井樹,事實上,女藤井樹寫的每一封信,都是讓她更明白當年無法理解而今似乎「懂了些什麼」的心情。
《情書》劇本的突出,在於影片領著觀眾走在「生與死」的天秤兩端,生活是這樣悲喜交錯地輪迴不息;博子與秋葉因為男藤井樹的「死」,而找到兩人愛情「生」的機會、女藤井樹的爺爺經歷過兒子的「死亡」悲劇,面對重病孫女,爺爺不顧天候狀況極差的安全問題,努力將孫女送抵醫院,換回孫女與家人的「共生」機會(對過往遺憾的救贖)、女藤井樹的父親死亡多年,她的母親感慨說:「人只要一死,大家就會忘了他。」,然而我們在電影中卻看到那些逝去的人,如何因著深愛的人的記憶,而以另一種方式找到「續生」的可能性,或許是一棟不願搬離的老家、或許是松田聖子的歌曲、或許是寄給天國的思念信、或許是一張拿錯了的考卷、或許是記憶中的學校圖書館窗邊,窗簾被風輕輕吹動著,站著窗旁的男孩身影,一會存在一會又消失,如夢一般卻又確切地存在(記憶不也是如此嗎?);也或許是一本本填上「藤井樹」名字的借書卡,80幾個反覆書寫的名字,80幾次不知道該如何表達的心情,只能用看似惡作劇的方式,一筆一劃寫下喜歡的人的名字;當女藤井樹在多年後重又拿到《追憶似水年華》的借書卡,當她看到男藤井樹留給她的「禮物」時,她終於確定他的心情,這麼多年以後,本該是錯過了的愛情,卻透過一場死亡(男藤井樹的山難)與一段奇妙的友誼(博子的來信),讓「逝去/塵封」多年的感情,在女藤井樹內心重又「活」了過來;死亡,從來不是結束。
延伸閱讀:
2007年寫的《情書》感想:http://mypaper.pchome.com.tw/hatsocks75/post/1289074760
相關文章
- 《情書》你好嗎?我,很好 (2016/09/26)
- 《情書》我曾愛過一個男孩 (2016/09/13)
- 《情書》經典。愛情。岩井俊二 (2016/09/12)
- 《情書》讓妳自己自由。 (2016/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