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只要我長大》一股清流


如同一股清流,在眾多商業片裡開出一條自己的道路,本片有劇情卻也沒有劇情,因為這就是他們的日常生活,如同原住民的爽朗與純真,而其中又混雜著一些情緒,最多的,是思念。對我來說《只要我長大》這個片名點破了本片最渴望卻也最不期望的事情,長大。

對我來說《只要我長大》這個片名點破了本片最渴望卻也最不期望的事情,長大。

只要長大了或許就可以彌補小時候面對很多事情都無能為力的自己;但是當長大了卻要面臨一些在掙扎卻無能為力的事實,長大是好事,卻也是壞事。很多時候小孩犯錯都可以聽到大人們說:「唉唷,他還小再給他一次機會」等等諸如此類的話語,「小孩」似乎是個可以盡情犯錯的防護罩,可長大之後這個防護罩就失效了,於是當你做了跟小時候相同的事情卻不一定能利用「還小」而規避。

本片用「小孩」的觀點去看待發生在他們眼裡的一切,接著用「原住民」去包裝、去諷刺,「幫助我們原住民小孩」、「阿嬤不要笑、要給人可憐的感覺才會有人來買你的菜!」,曾幾何時原住民不得不用他們的身分去強調自己身處的弱勢?難道不打著「原住民」就無法賣菜?就無法過生活?本片想盡可能地告訴觀眾部落的美好,卻也隱約的自嘲原住民的處境堪憂,驕傲的族群認同卻變成在社會生存的身分,想改變,卻依然無法抵抗,於是只好將希望寄託在小孩身上。



瓦旦、林山、晨皓這三個原住民小孩看似無憂無慮,卻依然有著她們的煩惱,林山有個擁有歌手夢想的父親,卻因為時常喝醉酒與母親吵架,甚至會鬧到課輔班,醜態百出的父親讓他想離家出走,他想著反正也沒人會擔心他;晨皓則不同,他有個非常疼愛他的父親,但他的母親卻離開部落去到台北生活,旁人會覺得他家境優渥、什麼都不缺,但他心裡卻缺少母愛,那是什麼都比不上的。

一次的台北校外教學,讓林山與晨皓各自用不同的方式短暫認識了父親與母親,也明白大人的世界有著太多他們無法想像的苦衷,儘管晨皓還是沒有見到母親,但是他努力尋找過了,來到台北是他與母親最近的一次。至於瓦旦,調皮、好動的他沒有父母親,只有奶奶與哥哥,總是喜歡逗弄他人,對於拉娃老師有著特別的關心,但我不認為這其中並沒有任何情愫,就像是你我在小時候對於「老師」那種獨有的魅力與吸引力一樣,也或許是因為沒有母親、拉娃老師對他的照顧讓他感覺到自己是有「母親」的心理作用。電影在最後讓他的哥哥小虎因為涉嫌私種毒品被警察帶走,給了他最直接的衝擊,但是他沒哭,他認為哭也沒有用,對於一個小學即將畢業的小孩來說,要如何才能說出這麼堅強而豁達的話?

劇中的許多角色都有著心事,不論是大人還是小孩,但他們都不會在別人面前掉淚,也不會讓別人見到自己難過的一面,我想,這是原住民的樂觀天性使然,與大自然共生共存的他們,自然而然的本能,如何把悲傷藏在心裡,只用笑容面對生活。



只要我長大》並沒有過度將原住民包裝的很苦情,只是單純而直白的點出原住民的境遇,以及原住民最單純樂觀的一面,都市人習以為常的一切,對於在部落的他們而言,都想試非常驚奇的寶藏,麥當勞、肯德基等等,許多規定也令他們不明白,如同瓦旦他們在動物園看見山羌,對他們來說獵捕、並料理山羌是種日常,可是在別人眼裡山羌是不能濫捕的原生保育類動物,補了就會挨罰,可是,為什麼?常常有人會想著要保護原住民文化、保留台灣最原生的生態,可是又想用法規規範他們,不能與能,是原住民與城市居民的一種矛盾拉扯。

本片如同一股清流,在眾多商業片裡開出一條自己的道,如同原住民的爽朗與純真,《只要我長大》即便有著煩惱,卻依然用著最樂觀的一面對著觀眾,本片有劇情卻也沒有劇情,因為這就是他們的日常生活,種菜、上山、做陷阱、打獵等等,而其中又混雜著一些情緒,最多的,是思念。小虎思念著部落、拉娃老師懷念著唱歌、晨皓懷念著母親、大人想念著兒時無憂的日子,如果思念會說話,或許是他們最真摯的歌聲也不一定。

《思念不會說話》是片中的插曲,一首能讓心頭暖暖的歌曲。

作者:老子(OldMan) 【老子不負責任電影文】

相關文章


本期焦點-【v.542】 2016/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