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祖蔚專欄《幸福綠皮書》:舉重若輕
雖然,東尼分不出喬邦與蕭邦有什麼不同,但是聽醫生彈琴,他知道他彈得真好。只是彈得再好,下了台之後,他不再是貴賓,他依舊只是個黑鬼,《幸福綠皮書》充分實踐了「讓觀眾哭、讓觀眾笑,讓觀眾等下去」的佳構劇精神。
電影不能改變世界,但能改變人心。看完一部電影後,世界不會就此變得更好,然而電影勾畫的願景,卻可能成為你願意去追尋的目標。本屆奧斯卡在爭議聲中落幕,有人嫌拿下最佳影片的《幸福綠皮書》「淡化」也「美化」了美國的黑白種族問題,白人霸凌黑人的現況其實慘烈百倍,所以很多黑人導演對這種給獎結果嗤之以鼻,然而《幸福綠皮書》傳達的大和解訊息,未必真的政治正確,卻是很多人的私心祈願。
《幸福綠皮書》遇到各界放大鏡的檢視與批判,或許和兼任編導的Peter Farrelly採用點到為止,不多做批判的輕喜劇風格有關。因為,明明議題如此悲情,何以卻處理得如此輕快?殊不知「舉重若輕」原本就不應是原罪,而是「知易行難」,沒有三兩三,根本做不來的藝術化境。
Peter Farrelly信奉與採行的是19世紀盛行一時的「佳構劇(pièce bien faite)」理念:布局綿密,首尾呼應,極盡巧思;對白機智雋永;關鍵時刻也會蹦出旋乾轉坤的解決方案。更重要的是,佳構劇「讓觀眾哭、讓觀眾笑,讓觀眾等下去」的撩撥與懸念元素,無一或缺。
另外,他也採用了公路電影的公式來帶出故事:旅程過後,主角心性必有體悟,傲慢必然馴服,偏見必然修正。Peter Farrelly接下來再採用「顛覆」、「對比」和「意外」三招,在可看性極高的情節誘引下逐步進入核心議題。
所謂顛覆,就是挑戰傳統。黑人曾經世代為奴,所以美國都建國快兩百年了才爭到投票權,長久以來白人尊貴、黑人卑賤,白人有經濟優勢,黑人常居文明弱勢,然而《幸福綠皮書》卻是黑人老闆請白人開車當司機,還要保鑣兼管家,權力與位階的改變,就是很有劇場效果的前提設定,隨之而來的黑白互動,不管是主從關係,人生價值的辯論,都能開拓觀賞視野。
對比則是趣味源泉。全片的對比手法又分為三個層次,各有巧趣。
首先,白人司機「大嘴東尼」是看見黑人用了家裡的杯子喝水,就乾脆丟進垃圾桶的人,說好聽是他有潔癖,其實就是偏見與歧視。但是為了掙錢養家,他得屈居下座,仰視「薛利醫生」,面對「要你為黑人工作有問題嗎?」的質疑,也得委屈將就,這就是「形勢比人強」的「現實」。
這個「黑尊白卑」的現實卻只存在他們的車子裡,一路南行的旅程中,不管是要尊為上賓的演奏家就近到野外上廁所、成衣店不准黑人試穿西裝外套,或者你可以在餐廳中表演,卻不能在此用餐,甚至主人只能住進綠皮書中的旅館,司機等級卻高級許多的「現實」,都是一把把真實的利刃戳破了黑人神話。
其次,「醫生」一心追求文明,精熟白人世界的禮儀規範,談吐文雅、穿著高貴,彈起琴來瀟灑自在,但是就算有錢的白人願意花錢聽他彈琴,他也覺得自己很有氣質,但一下台就打回原形,他依舊只是個黑鬼而已!反而是「大嘴」快樂地做「真人」,他有著俗人的通病:不愛扣上衣胸扣,菸癮奇大,開車時眼睛不愛看路,還滿口粗話,卻很能享受手抓炸雞,還快樂吸吮手指的本色樂趣,眼看著醫生主人受委屈,會嚷著說「他們如果趕我到外面上廁所,我會尿在他們的客廳裡」的大嘴,最後會出拳打警察,也就一點都不意外了。
是的,再怎麼用文明或文化來「包裝」,白人還是瞧不起黑人;白人可以快意恩仇,黑人卻是動輒得咎,醫生有錢請白人司機,卻無力改變歧視現況,但也唯有在這個節骨眼上,醫生才夠格斥責大嘴小不忍則亂大謀,脫口說出「訴諸暴力絕對贏不了,要贏唯有保持尊嚴,尊嚴能夠戰勝一切」的生存哲學,又即時展示「靠著打電話給司法部長的關說才能脫困,其實是『人渣』」的人格高度。大嘴沒得還嘴,只能自嘲說:「靠,我比你還黑!」這種反諷手法既悲情又悲壯。
至於寫信情節,則是最浪漫的對比書寫。大嘴白字連篇,流水帳的白目家書,說明了白人只是膚色白,文盲老粗多的是,醫生教會他用文學比方寫信,固然是黑人比白人有學識有教養的表徵,但是東尼找到訣竅,用自己的風格寫信,成為親友口中的莎士比亞,不也是讓人會心一笑的文明進化?至於全片最後一句對白,大嘴的妻子對著醫生說:「謝謝你幫他寫信!」丈夫的能耐,枕邊人最清楚,一句感謝話,多少真情意,這才是畫龍點睛的犀利一筆。
《幸福綠皮書》的契約精神是要大嘴確保醫生跑完全程,若有閃失,酬勞打折,從「利害關係」出發的黑白關係,卻在「九局下半」的最後一站演出「情義相挺」又兼顧「人性尊嚴」的大暴走,讓雕琢得太過用力的「佳構劇」得能大逆轉,既釋放出一路積壓的委屈,又讓原本以為只要彈好蕭邦,就能討好白人的醫生得能稱心快意地在族人面前彈唱自己的歌,嘗到了他一直享受不到的「本色」滋味,人生不再唯利是圖,自然就雲破見月了。
公權力對黑人的霸凌,一直是黑人族群心中的痛,《幸福綠皮書》中出現了四回警察,不論是放話找碴、言語挑釁或者色厲內荏地奉命放人,都符合了黑人心目中的警察刻板印象,偏偏最後卻在風雪夜中出現了一位善心警官...哪一種的警察描寫才合乎真實呢?從寫實轉到祈願,《幸福綠皮書》釋放的和解訊息,未必符合黑人看待的轉型正義,卻是平凡又實在的人性祈願:因為了解才會尊重,學會尊重就有了尊嚴。
相關文章
- 《幸福綠皮書》從刻板與隔閡,到隨興與潤飾的成長之旅 (2019/03/08)
- 《幸福綠皮書》-炸雞的滋味 (2019/02/26)
- 91屆奧斯卡得獎分析:最佳影片與最佳導演獎 (2019/02/25)
- 91屆奧斯卡得獎分析:最佳男主角與男配角獎 (2019/02/25)
- 《幸福綠皮書》互相尊重是消弭歧見的起點 (2019/02/21)
- 幸福公路-《幸福綠皮書》 (2019/01/30)
- 《幸福綠皮書》:寂寞的局外人。 (2019/01/28)
- 《幸福綠皮書》「了解」能造成許多改變 (2019/01/25)
- 《幸福綠皮書》觀後感:我們應該會很有共鳴 (2019/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