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只有冒險,沒有缺憾:專訪《時下暴力》廖哲毅、李劭婕


《時下暴力》取材自導演廖哲毅心目中的經典劇作《熔爐》,他形容:「這是一個劇場人必讀的劇本……它相當程度影響了我的創作觀,我一直想將它所探討的人性層面加以延伸、提喻。」


時下暴力》取材自導演廖哲毅心目中的經典劇作《熔爐》,他形容:「這是一個劇場人必讀的劇本……它相當程度影響了我的創作觀,我一直想將它所探討的人性層面加以延伸、提喻。」



即將上映的《時下暴力》應驗了一股電影人的衝勁和活力,電影團隊由幾個初生之犢的年輕人所組成,並發展成製作公司「壹玖捌柒」,具體而微,頗有活力。



其中,本片導演廖哲毅與陳心龍——兩個打從學生時代便培養出扎實默契的戰友,兩人分工也概念清楚,廖哲毅是劇場導演,陳心龍為影像導演。《時下暴力》取材自廖哲毅心目中的經典劇作《熔爐》,他形容:「這是一個劇場人必讀的劇本,曾於1996年改編成電影《激情年代》,我非常喜歡,它也相當程度影響了我的創作觀,我一直想將它所探討的人性層面加以延伸、提喻。」



不過,這回大膽取用大師經典,大有心理準備的他,倒不擔心觀眾會以超高標準視之,「每個角色的心態、動機,完全跳脫出那個時代的限制,從而輻射出一種放諸四海皆準的人性維度。我們現在來看當時人們的盲從、愚昧,感到不可思議,同樣,未來五十年的人看現下台灣發生的事件,說不定也同感荒謬。」



正因為如此,廖哲毅採取了更抽離、更客觀的視角,輔以交叉敘事,來完成實驗性的操作,亦透過一個古今共通的公式,來貫通一種人性的隱喻。



至於將主場景放在校園,有兩個層面的解釋,一則《熔爐》這個故事需要一群人作為情節的基底,而人在國、高中生這個年歲,某種程度最是邪惡的溫床,這年紀已經成熟到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事情,卻可以偽裝在這個年紀下面,去強調自己的無知、無心。他說,過去前輩拍了很多高中生為主體的影片,但這個時代的高中生活,一直在急速改變,「就像我們當時的高中生活跟現在的高中生活,一定有其差異,如何轉強雷達,拿捏出不一樣的細節觀察,是《時下暴力》所要努力的。」



本片挑大樑的女主角李劭婕,過往曾在台南人劇團磨練過一段不短的時間,廖哲毅表示大學時期就常看劭婕演戲,對她的演技大表嘆服,心想一定要找她來演未來執導的電影。



這次挑戰比實際年齡年輕十歲的高中生角色,李劭婕表示:「我本來在劇場演戲,年紀一向跨幅很廣,從15歲到30歲都能勝任,也習慣大家說我娃娃臉。」



較之以往,當然拍片大有可以NG的機會,但鉅細靡遺的分工與編制,也帶給她不少壓力。



舞臺劇表演,有大劇場、小劇場的差別,大至千人,小至牯嶺街小劇場大約八十個人,劭婕剖析自己的表演,沒有大小劇場之分,儘管拍片的時候,情緒常常是緊繃的——進度各個環節都在趕時間,她也感受到這個團隊大家都在學,「跟劇場比較不同的是,我不是依循劇場思維,積極想要帶給鏡頭什麼……那個被拍攝的狀態,我必須去想像鏡頭看到了什麼。過去我在劇場經歷長時間的磨練,曾在國家劇院登台,也演過音樂劇。舞臺劇看似封閉、實則多元的面向,開展了我體內的潛能。這些經驗,讓我膽子練得很大。在電影,我算新人,但在表演上,我不是新人。」



片中章回形式的劇場橋段,有很多一鏡到底的場面,亦考驗著導演場面調度的功力,廖哲毅說:「儘管拍片時我們都在學習,但在理念上,我們是從一而終的,包括對劇場的美學思維的貫徹,一直都沒變……劇場的視覺場域,是提供觀眾去選擇,端看你聚焦哪個演員。而我想引導觀眾主動去選擇性觀察,而不是退得遠遠,拆解整個形式……」



時下暴力》最後一場禮堂的衝突戲,難免讓人聯想起日本片《告白》,廖哲毅說,當然過去的視聽經驗,都是創作的養分,但絕非刻意模仿。朝會對學生來說,等同是一個發言、發聲的場合,可類比一般民眾之於媒體,用意不言而喻。



與老夥伴林心龍的分工合作,也不能說全然和平,「我是戲劇導演,掌管形式和演員表現,他是影像導演,專司鏡位、美學。既然可以分工,想當然沒有太多意見上的分歧。唯獨有時某場戲,我認為演員表現是最OK的,再拍或許沒辦法Push到更好,但他覺得鏡位還沒到最好,才會有摩擦。」即便片長不長,剪接過程還很難割捨,畢竟將每一個角色講清楚很難,但剪掉任何一場戲都捨不得,畢竟大家都那麼用心。



對廖哲毅而言,《時下暴力》的優點或不足,以及拍攝過程流下的每滴汗水,都化為下一個作品的養分,「目前版本是我自己最認同的一個選擇——過程歷經許多的衝撞、敲測,現在想起來,只有冒險,沒有缺憾。」

作者:保溫冰

本期焦點-【v.474】 2014/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