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心靈勇者》:打開潘朵拉的盒子


忘卻從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救贖也從不是透過報復完成。在愛與恨之間,《心靈勇者》釋放了人性最難解的情感糾葛,也在濃烈的暴力之餘,灑入療癒人心的一絲光輝。



放下仇恨,往往是人性最詭譎奇幻的經歷。你必須探索自我心靈深處,挖掘讓人幽微不安、狂放躁動的記憶,然而自我療癒的同時,還須時刻堤防創傷將幻化為一頭野獸,衝破心房、摧毀你曾冀望進入的平靜生活。這從來都不是受害者與加害者之間的對抗,更多的是自我與自我的對抗。

改編自真人真事的《心靈勇者》,講述二戰時期一名在新加坡被日軍俘虜的英國軍人與日本翻譯官的故事,由東西方影帝柯林弗斯、真田廣之聯手交鋒,影后妮可基嫚飾演柯林弗斯多年後結識的人生伴侶;《戰馬》傑瑞米爾文則演出年輕的英國軍人,而悠遊於獨立製片與好萊塢商業片的史戴倫史柯斯嘉飾演柯林弗斯的同袍。精彩的演員陣容,撐起了這個震撼人心的故事,也讓片中人物的形象與生命都鮮活起來,輕易地讓人緬懷他們的過去。



故事場景設立於素有「死亡鐵路」之稱的泰緬鐵路,這是日本在二戰期間為了佔領緬甸,連結泰國曼谷和緬甸仰光所修建的一條鐵路。而其實在20世紀初,英國就曾勘測一條通過兩國的鐵路,但因建設難度太高而放棄。日本則因太平洋戰爭初期,運往緬甸的軍隊及後續補給必須靠陸路維持,於是參考了英國人的探勘路線,並強迫大量戰俘成為鐵路工人。由於當時環境極其嚴苛,約25%的戰俘因過度疲勞、營養不良,虐待或各種傳染病(如霍亂、瘧疾及痢疾)喪生。

而《心靈勇者》採取倒敘的手法,在戰後多年一一拾起受害者的記憶,並透過不同的人物觀點闡釋這段仇恨與創傷。如同真實主角羅麥斯在自傳中寫道:「一般過去的遠東戰俘應該從來沒跟別人談過自己的經驗。受虐的受害者最有可能不說話。」故事的開端可以感覺到柯林弗斯的陰鬱,但由於他隻字不提,我們只能從妮可基嫚的視角,看著他偶爾在夢遊中發抖、驚恐吼叫,並從夢遊的幻境中窺探他遭刑求的經過,了解過去的創傷如何影響他的人生。



即使妮可基嫚飾演的佩蒂在羅麥斯的自傳中幾乎不存在,但電影賦予她一個重要的位置─開啟受害者與自我及他人對話的可能性。在史戴倫史柯斯嘉述說的過程中,他說的並不完全是柯林弗斯的故事,也說著他過去的傷痛記憶;他們都是見證暴力、經歷過刑求的受害者,而戰後創傷正撕裂著他們的人生。由此《心靈勇者》開啟了潘朵拉的盒子─正視內心的惡魔不代表你能擊潰他,因為對報復的想像也可能如纏繞於一身的繩索,緊緊掐住人的咽喉讓人致命。

至於是否要背負他人的仇恨,這又是《心靈勇者》處理創傷的另一個層次;當史戴倫史柯斯嘉告訴柯林弗斯當初的日本翻譯官(真田廣之)仍在世,他希冀的是一場痛快的報復,但柯林弗斯才要開啟新的人生,他能在擁有心靈伴侶的情況中,放下多年來意圖「囚禁、毆打、淹死」加害者的念頭嗎?



忘卻從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救贖也從不是透過報復完成。在愛與恨之間,《心靈勇者》釋放了人性最難解的情感糾葛,也在濃烈的暴力之餘,灑入療癒人心的一絲光輝。

作者:Clair

本期焦點-【v.451】 2014/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