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戰爭電影裡的大英雄


好萊塢擅長造神、拍攝英雄電影,在超級英雄電影盛行之前,早就有戰爭電影會這麼做。



過往在戰爭片中比較能跳出來、被記住的角色通常都是狙擊神鎗手。例如《搶救雷恩大兵》中的遊騎兵狙擊手傑克森(Barry Pepper飾演)、還有《金甲部隊》、《黑鷹計劃》、甚至《集結號》等片都有神槍手的角色出來搶風頭。《大敵當前》更是把蘇俄傳奇狙擊手瓦西里(裘德·洛飾演)當作主角來講故事(後來一般史觀普遍認為這是杜撰的人物)。即便是虛構的電影,如昆汀塔倫提諾的《惡棍特工》,裡面也有一位搶眼的德國軍人,因其死守鐘塔而擊殺百位敵軍的描述(他的「神話」還被拍成電影來宣導!)~



但是近年來,這種神槍手的英雄人物角色開始逐漸被淡化,戰爭片趨向一種更寫實、更愛著重團隊合作的描寫方式去進行拍攝,對所有參戰大兵一視同仁(大家都是英雄)的態度,正是對於一將功成萬骨枯這句話的最直接的血淚指控。今年的戰爭片如《紅翼行動》和《怒火特攻隊》,都是走這路線。



在新上映的《怒火特攻隊》裡面,布萊德彼特所飾演的陸軍中士雖然領軍有術,但這個角色卻不諱言、大方地向下屬承認:面對敵人要殺過來,他也害怕。



同樣也是今年在台上映的日本電影《永遠的○》,更是把太平洋戰爭期間、零式戰機飛行員的「怕死故事」發揮到極致:宮部久藏是一位飛行技術精湛的飛行員,為了要熬過戰爭、想活著回到家人身邊,他總是飛離戰區遠遠的,以為最後終究能夠回家。但他被迫成為神風特攻隊的成員,最後在沖繩島戰役中陣亡。



史上第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電影獎的戰爭電影,《西線無戰事》(1930),講一個滿腔熱血的學生軍如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從軍、從菜鳥變成老鳥的故事。這個老鳥最後死於他看見一隻誤闖軍區的小鳥兒,一時感性想要畫畫,霎時就被突如其來的子彈射死。《西線無戰事》的反戰意味濃厚,片裡把每一個士兵是為獨特的個體,為了一場「別人發動的戰爭」,他們都貢獻出了自己的生命,都是英雄。



經典戰爭電影《黑鷹計劃》更是感性地在片尾透過主人翁上士(喬許哈奈特飾演)對著他戰亡的同袍屍體說:「沒有人想當英雄,只是有時候時勢造英雄」;而年初上映的《紅翼行動》,大英雄也絕非是馬克華柏格所飾演那位唯一倖存的特種軍人,在我看來,那個為了把兄弟們救出敵區、犧牲自己前往高處收訊call ot 求援的同袍丹尼(艾米爾賀許飾演),更像是一位大英雄。



以拍攝諾曼第登陸戰事聞名全世界的《搶救雷恩大兵》,講的是一群戰士忙了半天,就為了營救出一個其他親兄弟都死光的雷恩大兵、讓他回家,保住他家的香火。雷恩大兵回家時,不論那一刻觀眾感不感動,相信沒有人會把這位成功回家的老兄當做大英雄(雖然他絕對是母親心中的大英雄)。



所以當我嘗試著想為影史上的戰爭電影排出所謂的『英雄排行榜』的時候,才發現英雄不死的傳說並不是挺適用於企圖極力寫實的戰爭電影。戰爭電影裡面,有英雄氣質的角色常常都打得很狼狽、重視團隊合作,不計較也不居功,甚至下場就是得到一個壯烈(或說血肉模糊)的死法,那是難以被排名出來分勝負的殘酷時分。



是的,虛擬的超級英雄,和真實戰場裡的英雄,通常下場大不相同。



在《怒火特攻隊》裡面,因為怕死而躲起來、成為整隊裡面唯一的生還者的年輕軍人,在獲救之時,還被其他人稱讚說:「你是英雄,你知道嗎?」聽到這句話,他心中的百感交集,絕對沒有人能夠想像。



歷史以活得比較久的人的觀點被寫下,但戰爭裡的最大英雄,通常都是那些勇於奮戰敢於犧牲自己的人,但在歷史裡面,他們成了「無名英雄」。這才是戰爭內情裡的真正英雄樣貌。

作者:雀雀

本期焦點-【v.473】 201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