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眼eWeekly ﹥Content

戰爭電影的經典難忘場面


超級英雄電影和戰爭電影的發展方向常常背道而馳。



早期超級英雄電影愛強調英雄的威力和理想性,但後來就加入越來越多的人性與掙扎面,讓觀眾產生更多的同理感受;戰爭電影在初初發展之時(如早期戰爭片的代表作:1930年的《西線無戰事》),基於當時反戰情懷與拍攝技術上的困難,偏向聚焦在戰場中的矛盾人性部分,一方面可以宣導反戰(理想面)、另一方面也不那麼花錢。但隨著好萊塢化妝技術和動畫特效能力的進步、你會發現戰爭電影場面越來越浩大也越來越血腥,尤其今年的兩部戰爭片《怒火特攻隊》和《紅翼行動》都是充滿怵目驚心畫面、看了會很痛的電影,堪稱戰爭寫實之極致。



細數《怒火特攻隊》的殘暴畫面:開場就有德軍被刺眼睛砍脖子,美國菜鳥上陣馬上就害同袍火燒身逼著人家舉鎗自盡(比被火燒死要痛快多了),至於坦克車碾過屍體、發射就能把敵人爆頭四濺屍塊的血腥畫面繁族不及備載,交戰時刻所加上的紅光、黃光、綠光等軍火發射與爆炸效果也不時出現。以戰爭片的角度來說,一直出現這種殘酷的戰事畫面,是真的會讓觀眾完全沈浸進去,一如身處在戰場中。



在此之前的經典戰爭電影,對於戰事的描述通常沒有這麼血腥重鹹,卻也能夠透過幾個吸睛的打仗方法、讓觀眾從此牢牢記住。例如《搶救雷恩大兵》光是把經典史戰「諾曼第登陸」拍得浩大而生動,就已經佔居影史不敗之地位。



至於經典程度不遑多讓的《黑鷹計劃》,是根據真實歷史事件(1993年的摩加迪休之戰)改編,講一群美國陸軍被索馬利亞民兵進行人海戰術的困獸之鬥,雖然民兵設備爛、技術差,但人數多,他們光是靠著奮勇飛撲朝大兵開槍的魄力(視死如歸的行為),就能對美國大兵造成強有力的威脅(電影中一大堆黑人壓過來淹沒美國大軍的時候,場面真的很嚇人)。



《黑鷹計劃》和《紅翼行動》中,美國大兵被困在阿富汗敵營地盤的故事是很相似的。《紅翼行動》摔法很痛,逃得很辛苦,攤在陽光底下的槍戰血腥得華麗,在阿富汗的特殊地形的映照之下,大兵們的傷口清楚地教人害怕。而《黑鷹計劃》則是走暗色系的,敵人是黑人、戰事在午後到午夜至清晨,手被炸飛者有之、身體被炸掉一半者有之、整個被飛彈穿透身體者亦有之,甚至還有火箭彈飛進黑鷹機裡面、直接把黑鷹飛機炸毀墜毀,美國大兵灰頭土臉與血肉模糊之貌,把這段歷史的色調徹底搞黑。



由大導演史丹利庫柏力克所拍攝的經典戰爭片《金甲部隊》,先是描述1967年美國海軍陸戰隊把年輕人訓練成為殺人機器的過程,有人因為受訓失敗、備受欺凌而飲彈自盡;再來跳到這些軍人到越南打仗,經過辛苦的戰役之後意外發現最厲害的敵人竟然是一名女子!這兩段的結局,都是控訴著戰爭逼死了不該被捲入戰爭的人,畫面讓人難忘。而由梅爾吉勃遜主演《勇士們》,同樣是描述越戰,以真實事件德浪河谷戰役為背景,此戰死亡人數為上千名越共與234個美國大兵,血流成河自是不必多說。



至於最近最著名的真實戰役,莫過於是2011年所發生的「獵殺賓拉登事件」被拍成電影《00:30凌晨密令》。這部片並沒有很浮誇的戰事描述,卻是史上將魔王等級的戰爭頭頭幹掉拍得最詳細的一部戰爭電影(就連希特勒都沒有這種待遇),光是把00:30那一刻還原這件事,的確就已經確立了這部片令人難忘的地位了。



從《搶救雷恩大兵》到《怒火特攻隊》,我們能夠發現即便是戰爭歷史上的所有經典大場面都被拍完了,好萊塢永遠還有數不完的戰爭殘酷畫面可以捕捉。究竟是當代觀眾越來越嗜血?還是只是現在的電影化妝與特效技術可以把血肉模糊的慘烈樣子拍得更加逼真?總之,這些,的確是比活屍片裡面會移動的腐肉還要寫實與有教育意義。




我認為這就是戰爭片裡難忘場面所教會我的事。

作者:雀雀

本期焦點-【v.473】 201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