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區有鬼:專訪《青田街一號》導演李中
李中表示,自己對室內、樓宇的場景,比較擅長掌握,「我是都市小孩,對空間、格局的觀察,自有敏銳度,也善於剖析建築對人性的框塑、壓抑。」
八月份國片戰場,繼《我的少女時代》飆出紅盤,本週聚焦職業殺手、又扯上陰間好兄弟,整體極富黑色幽默的《青田街一號》也將登場。
本片導演李中是知名作家、編劇小野之子,首部劇情長片作品《青田街一號》以一種鮮奇、歪邪、而不失感性的面貌,一探國內觀眾口味。
李中的第一部短片《麻糬》是留美求學時期的畢業作品,當時回台灣找題材,拍出這部描寫印傭跟老人的趣味故事;相較之下,第二部短片《五樓之二》跟《青田街一號》氛圍跟氣味顯然較為相近,「當時我就在紐約寓所的五樓之二完成《五樓之二》這個劇本,當下渾身充滿創作者的焦慮感,跟劇情裡的主人翁不謀而合。」
有趣的是,兩部片的片名,皆凸顯了對門牌與數字的執念,對此,他表示,青田街有不少咖啡店、書坊,景緻宜人,有些人會覺得那是挺假掰的文青區。假掰地區,發生齷齪情事,連鬼魂也來湊熱鬧,加上意有所指的數字符碼,會迸發出一種違和、窺奇、解謎的趣味。
他認為,每個導演拍鬼,腦內對鬼總有不盡相同的邏輯和想像,「鬼本來就是一個符號,像過去三谷幸喜拍《鬼壓床了沒》,裡頭的鬼,簡直比人還要人性化,用鬼來講人性,鬼會生成一種明亮的脾性。我片裡的鬼,也希望朝這個取向發展。」
相繼在鬼魂「人性化」之後,似乎不怎麼萬能,也不太顯現嚇人的一面。李中笑說,當初有考慮要不要吊鋼絲,創造一個飛天遁地的鬼,但權衡之下,還是希望鬼像人多一點。不過,鬼片總要奠立一些鬼的格律,就算讓鬼走路,也要歸納出幾種移動身體的規則,當時就找了間訓練教室,讓演員進行一套鬼的走路訓練,摸索鬼如何移動身體的訣竅,總之,「鬼」這個符號必須被記住。
他亦表示,自己對室內、樓宇的場景,比較擅長掌握,「我是都市小孩,對空間、格局的觀察,自有敏銳度,也善於剖析建築對人性的框塑、壓抑。」
本片男主角由近年頻獲獎項肯定、人氣極旺的張孝全主演,李中亦對他稱讚有加:「孝全的表演很跳,他總知道如何將自成一格的『跳』掌握在喜劇節奏裡,儘管我也常常跟他拉扯、抗衡,過程中往往迸現不少火花。」李中笑言,孝全的天份是他不太連戲,因為他每次都深入角色當下的狀態裡。遇到該連戲的鏡頭,他就說:「我每次的反應怎麼會一樣呢?我是人耶!」十分可愛。一樣的台詞,語氣不太一樣,一旦叫他記,他就會出戲。但正因如此,他總能夠把即興成份發揮到讓人驚喜。
李中認為台灣演員能接觸到的類型很少,常是少數演員詮釋固定幾種角色,就只能揣摩、體會固定幾種情緒場域。所以開拓類型,也是國片目前最亟需的。
說到美學思維的養成,李中表示紐約比台灣影響他更多,初到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求學,挫折陸續都有,不管語言挫折,或是其他刺激。「尤其是獨立自主這件事。當時我沒有科班經驗,嚴苛的教授動不動就勸退學生,諸如:『你沒天份、你搞錯這條路了、不要浪費學費、自己打包回去吧!』句句狠話同學們聽得戰戰兢兢,顯然最後堅持下來的,才會有發聲權。」
李中表示自己很推崇柯恩兄弟、史丹利庫柏力克的電影風格,不過他更希望可以成為史蒂芬索德柏那樣的導演:「他什麼類型都能拍,不管動作片或喜劇片,總是能抓住自己的主Tone,其生涯表現或許沒有特別突出,但他對拍電影一事一直保持著高度的好奇心,他讓我了解到,好奇是一位導演必備的條件。」
作者:保溫冰
相關文章
- 《青田街一號》男人與女人 (2015/08/31)
- 《青田街一號》洞悉人性的天才兒 (2015/08/24)
- 《青田街一號》你真是卡得有點多耶 (2015/08/24)
- 《青田街一號》殺手遇到鬼 (2015/08/24)
- 《青田街一號》:黑色大喜 (2015/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