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獸》精彩不輸原著,完成度令人驚艷的電影化!
將「商業考量」與「深度」同時放進一個鍋裡炒,端出的成品還能讓大家吃得津津有味,「寄生獸」確實達成了這個目標!
二十五年前的經典漫畫,在動畫技術成熟的今日,終於在大銀幕以真人版電影之姿重現!這部兼具人文哲思與科幻視效的作品,不管是懷抱朝聖(或懷舊)心態的老讀者,或是受好奇心驅使的新觀眾,相信都能獲得大大的滿足!
某天,水上漂來了許多孢子,從裡頭鑽出如「蛇」般的幼蟲,開始大舉入侵人類世界。當不明威脅逼近時,主人公-泉新一(染谷將太 飾)雖僥倖逃離腦袋被寄生的危機,卻也發現被攻擊的右手開始出現異狀。然而,伴隨各地不停出現駭人的「剁肉殺人事件」,新一也被迫,不得不正視這迅速襲來的「人類危機」!
當寄生在右手的「米奇」,對新一談起牠對「惡魔」的看法時,不知在場所有觀眾是否都在心裡泛起漣漪呢?只要能吃的物種,什麼都吃的「人類」,與只吃人類的《寄生獸》,究竟何者更像惡魔?這個反思也巧妙地呼應片頭的引言:「如果將人類數量減半,被焚燒的森林數量,是否就能減半?如果只剩下百分之一的人類,四處流竄的無形之毒,是否也能減少為百分之一?……」與其他的物種相較起來,人類是否真的比較尊貴?當這個世界,突然闖進一個以人為食的物種,是否就真的天理不容?還是,這一切都只是人類無止盡的自我膨脹?
《寄生獸》所觸及的,已不光是令觀眾血脈賁張的視覺感受,而是再一次的探討(現今這世界上,眾所皆知的最大害蟲)人類存在(對於這個地球)的意義,並提供一場大規模的思辯。透過一個任務失敗的異種,與其宿主共存的特殊存在,經過一連串不可思議的遭遇,剖析多數人類不想說亦不願面對的真相。就一部以特效為主打的商業片而言,本作確實(比一般隨散場而逝的大眾娛樂)多了些許深度。
值得一提的是,選角精準讓《寄生獸》強化了迷倒觀眾的戰鬥力,也讓染谷將太這位傳奇新秀(註1)有機會以更具親和力的形象被台灣觀眾認識!這位實力不容小覷的年輕演員(但絕不資淺),不單單將主角詮釋得十分討喜,與米奇的活潑互動也帶給觀眾不少樂趣,在遭逢異變後的性格(細微)變化更令人拍案叫絕!而飾演田宮良子的深津繪里,我認為(長相)比原作更具說服力,一反以往(我所認識的)甜美、可愛又搞笑的印象,冰冷、不苟言笑且極度理性的表現,確實穩住了這個亦正亦邪的關鍵角色。光這兩個演員,就讓我對本作愛到無藥可救,更遑論二部曲即將大展身手的其他重量級演員了!
將「商業考量」與「深度」同時放進一個鍋裡炒,端出的成品還能讓大家吃得津津有味,《寄生獸》確實達成了這個目標!或許,應該歸功於原作的威力,但我認為,在經過改編後,還能保留漫畫裡極大部分的感動及感傷,卻不淪為照本宣科,導演-山崎貴的功力可見一斑!在全世界電影的(漫畫)改編熱潮中(甚至縮小為日本電影的改編熱潮中),《寄生獸》都絕對會是近十年來前幾名的傑作之一!
註1: 2011年,染谷將太和二階堂富美一起憑著在園子溫執導的影片《庸才》(又譯《不道德的秘密》)中的表現而獲得了第6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新人獎,是首位獲得該獎的日本男演員。
註2:《寄生獸》原作漫畫誕生於1990年,與由當代恐怖電影之父約翰卡本特(John Carpenter)根據1951年導演霍華赫克斯所監製的同名電影、與小約翰坎貝爾(John Campbell Jr.)的小說《Who Goes There?》改編而成的《突變第三型》(The Thing)有著微妙且驚人的相似,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去找來看看!在2011年推出的電影《極地詭變》(The Thing)則是《突變第三型》的前傳作品!
註3:約莫二十年前,還是小學生的我,看著這部充滿黑暗、驚悚、血腥元素的異色漫畫,在心靈受到不小衝擊的情況下,還是興致盎然的一看再看。然後,有一天,不看漫畫的妹妹突然跟我說:「寄生獸蠻好看的!」當時十分訝異,這部(黑暗向)的作品竟然有如此魅力!時至今日,帶著(從未看過原著,也不愛看漫畫的)太太前往觀影,在散場後,太太的評語再度肯定了《寄生獸》的威力!這部經典,竟能在二十五年前後,依著同樣題材,感動並吸引不同世代的族群,我想,跟作品本身探討著生命存在的意義和人類與地球的關係(這種非關流行的題材)有很大的關連!在非常重視環保的今日,原作者-岩明均,竟能在二十五年前便有了如此反思並表現在漫畫作品上,堪稱先知啊!
作者:胎哥阿寶
【胎哥阿寶!吃寶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