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踏車大作戰》是現實的世界,讓女孩變成女人
一輩子都天真爛漫地當個女孩是一種幸福,我不否認每個女孩如果可以的話都想當公主、被保護,但如果這個世界太過殘酷,請記得別再等王子來搭救了,你就是你自己的騎士,自己的主權自己救。
電影,一向是幫助人類了解其他國家與世界的最柔軟媒介,它不似國際記者直搗黃龍、去把尖銳的社會議題報導給你,也不是專權國家搜羅一籠河蟹餵養全世界的偽善。當然,不乏有假藉電影之名然行政治包裝之實的電影作品存在,但具慧眼之人必定能夠分辨的出來。
作為沙烏地阿拉伯的第一部電影,《腳踏車大作戰》註定在電影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它還是一勇敢碰觸沙國女性生活的電影。這很不可思議,因為這個信奉伊斯蘭的國度目前尚未接受女性對外拋頭露面,遑論上鏡頭、拍電影。這當然也是使《腳踏車大作戰》這部電影變得珍貴的原因。
故事描述小女孩瓦琪達想要一輛腳踏車,但是在沙國、女孩騎腳踏車是會被視為異類的!所以連瓦琪達母親都無法接受她的這份想望。儘管如此,瓦琪達仍然勇敢嘗試去爭取,最後,透過可蘭經背誦比賽,讓她離夢想越來越近… …
阿拉伯的女孩平時必須戴頭紗出門,上學也是得上女子學校、只有在進入到一個「純女性聚集的環境裡頭」她們才能把頭紗拿下,電影鏡頭跟著小小女主角進出在家裡與學校,劇中透過幾個沙國女孩的感情生活建構出一個多元面向的沙國女性世界。這其中當然會有描述到她與外頭世界男性交集的時刻,在那些男性角色之中,有純真的男孩、互相關愛的親人,可是也有輕蔑女性並以言語騷擾的陌生男人,電影似乎嘗試著為大部份的阿拉伯男性平反,所以描述了他們與女性互相尊重共存的狀態,但畢竟《腳踏車大作戰》是女性電影,關於男人的描寫,只是善意客觀、但仍有距離的。
片中藉由幾個女性角色的刻畫來表現當下一些阿拉伯世界女性的版型,而女主角當然是其中最純真也最勇敢、相信世界會越變越好的一位。第二個重要的女性角色則是女主角瓦琪達的媽媽。瓦琪達的媽媽是一位虔誠的回教徒,回教國家的女人在長期的宗教教化之下,普遍相信「虔誠」能帶來現世人生的平穩幸福。但是當瓦琪達媽媽明明那麼潔身自愛又克盡妻責、最終仍然避免不了自己的老公去娶第二個老婆、組成第二個家庭的時候,突然之間,她的思維就不再狹隘受限了。如果女人再怎麼「乖」都無法守候住她內心裡那個平凡安穩的家庭夢的話,那何不任性一點地去做開心一點的自我追求與自我實踐?
再去對照瓦琪達那滿口教條規範卻生活無法徹底檢點的女老師,電影隱隱地就透露出一個漂亮卻又含蓄的格局,這個格局在最後可蘭經比賽結果出爐之後達到高潮,但絕不搧情。短短幾句透過瓦琪達嘴巴背誦出來的「教條」先是悄悄地打了那些藉可蘭經逞己私慾的人士一巴掌,再透過贏得比賽卻無法拿到獎金的小女孩率直地諷刺自以為高高在上卻在私生活一點都不OK的老師,兩個層次幾乎批透了當下世界以可蘭經為名興戰的自私人士。而有趣的事是,儘管如此,你仍然能夠感受到這位女導演信仰可蘭經的誠意。
是的,不論你的信仰為何,佛教、基督,或是伊斯蘭,甚至無神論,信仰這件事應該是為了讓人變得更好,而非造成悲劇。如果今天一件無關乎是非的事,被宗教定義為錯,那麼或許你應該先質疑那個對教條做怪異釋義的人,而非那個宗教、甚至是自我懷疑。
我非常喜歡電影的最後,一個堅持「女孩不能騎腳踏車、會傷害『童真』」的媽媽,最後竟然變成一個鼓勵孩子做自我追求的偉大母親。是現實的世界,讓一個女孩,變成一個女人的。一輩子都天真爛漫地當個女孩是一種幸福,我不否認每個女孩如果可以的話都想當公主、被保護,但如果這個世界太過殘酷,請記得別再等王子來搭救了,你就是你自己的騎士,自己的主權自己救。
作者:雀雀
【雀雀看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