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內克的導演秘密》精準與極致,不安與疏離
《漢內克的導演秘密》除了透過許多演員的訪談,引領觀眾深入了解麥可‧漢內克的電影之路與人生哲學,知道原來一部電影的成功背後,需要這麼多元素的相互撞擊,也幫助觀眾不同的角度看電影,和欣賞漢內克的作品。
《漢內克的導演秘密》這部紀錄片,也是2013年紐約翠貝卡影展競賽片,由奧地利導伊夫‧蒙梅爾( Yves Montmayeur) 執導,伊夫‧蒙梅爾( Yves Montmayeur)出身法國Arte電視台的節目記者,從關注電影、音樂以及視覺藝術等領域,到進而跟隨麥可‧漢內克(Michael Haneke)拍片超過十年。
片中讓觀眾透過導戲的工作實況、訪談、自述、問答,看到了麥可‧漢內克(Michael Haneke)的成長經歷與電影哲學。他提到自己年輕時,也曾因為嚮往當演員,而去考維也納大學的戲劇系,但並未錄取,從中他看見了自己年少時對自身能力的不了解,所以當他有能力在維也納大學教授戲劇時,他的一段話,讓我們看見了他的用心與遠見。
「身為一位老師,如果能透過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發現真正的自我與能力,並引導他們往適合的方向發展,就是最大的幫助。」
我想,這真的是很棒的一種自我反省跟回饋,片中他透過了使用最艱深的劇本台詞,在讓學生排練過程中,看出他們各自的能力與潛力,並透過身體與聲音的示範,來引導學生的自我提升,這對很多飽受填鴨式教學方式的台灣大學生來說,真的是很難得的經驗。
而他的身體力行,也反映在導戲的過程,他在接受採訪時,毫不諱言自己看到演員沒能達到他的演技要求時,總是坐不住地,上前不厭其煩地一再示範與解說,雖然他明白有時如果導演能安坐在導演位子上,透過外在環境氛圍去影響演員,可能一樣能達到自己想要的要求,甚至更好,但他也笑著說是個性使然。
而這樣要求「精準」又「極致」的高標準,我們從《愛‧慕》的法國影帝尚‧路易‧坦帝尼昂( Jean-Louis Trintignant)與《鋼琴教師》法國影后伊莎貝‧雨蓓(Isabelle Huppert)、《巴黎浮世繪》法國影后茱麗葉‧畢諾許(Juliette Binoche)與《白色緞帶》德國影后蘇姍娜‧蘿莎(Susanne Lothar)的訪談中,都可以感受到。
他們說出了跟漢內克的合作經驗,其中伊莎貝‧雨蓓(Isabelle Huppert)跟漢內克顯然個性跟對電影的態度理念都十分相近,從兩人的訪談中,都清楚地感受到對彼此的激賞;法國影帝尚‧路易‧坦帝尼昂( Jean-Louis Trintignant)說漢內克的電影似真還假,有一種人性在愛與暴力之間的荒謬與疏離感。
從《班尼的錄影帶》中,竭力保護兒子卻反被出賣的父母,再到《鋼琴教師》受道德壓抑而扭曲內心的教師,甚至是直指國家歷史傷痛的《隱藏攝影機 法》,麥可‧漢內克(Michael Haneke) 一再挑釁社會不同階級的信奉價值。透過一部部讓人時而詼諧,時而坐立不安,從風平浪靜到暗潮洶湧,再到不忍卒睹的故事與衝擊性的影像,犀利地敲醒觀眾在真實世界裡,早已麻痺的身心疏離感。
而有些演員在訪談中提到「幸好我們只是演出者,而不必看麥可‧漢內克(Michael Haneke)的作品」,跟幕後團隊那一句改編自列寧名言的「完善排練已很棒,但再檢查一次會更好。」,都精確地點出了麥可‧漢內克(Michael Haneke)導戲時一絲不苟的嚴厲要求。
漢內克在片中提到自己的電影哲學,就是「盡可能地接近真實」,但謙稱自己還只是一名工匠,不是藝術家,缺乏想像力,只能從事情與事情之間「關聯性」去切入,所以愛與痛苦,人性的幽默與荒謬,溫暖與疏離,這些看似矛盾的元素,就成了他電影作品中最常出現的真實。
他電影透過錄影帶與膠卷不同的影像景深,可以讓觀眾時而感受到真實,時而感受到電影裡創造的真實,在兩個不同的「真實」世界裡穿梭,感受人性的苦痛與不安,又透過了「幸好電影裡那些暴力傾向的神經病,在真實世界裡是少數」來安慰自己與尋求觀影過程中種種讓人不安情緒的解套。
麥可‧漢內克(Michael Haneke)也說過自己拍電影,不是為了想得獎或名留影史而拍,也提到拍電影一種是為藝術而拍,另一種是為產業而拍,他認為98%的導演都是後者,他在訪談中提到電影最難的不再劇本,而是結構與形式的安排。
「電影劇本的編寫,並不是最難的觀眾是最可憐的,因為他只能承受來自導演的安排,演員的演出震撼,不管是快樂,還是痛苦,在看電影的當下,都只能承受。
但也因為這樣,透過我作品中種種讓人不安的真實,讓被強迫面對的觀眾,在電影過後,去反思他們在現實人生對許多議題刻意的疏離與漠視,希望藉此能喚起他們更多的關愛。」
對他而言,電影也別具了療癒的功能,他笑稱是當導演特有的權利。
「電影,是一種恩惠,它讓我少了去看心理醫生的時間與費用,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所面臨的衝擊與不安,都可以透過電影劇本的編寫與拍攝,讓我找到了情緒宣洩的出口。」
《漢內克的導演秘密》除了透過許多演員的訪談,引領觀眾深入了解麥可‧漢內克(Michael Haneke)的電影之路與人生哲學,知道原來一部電影的成功背後,需要這麼多元素的相互撞擊,也幫助觀眾不同的角度看電影,和欣賞漢內克的作品。
也透過鏡頭了展現了一位獨特藝術家不為人知的祕辛、智慧與人生哲學。最有趣的是片中訪問他「為甚麼要以如此痛苦難安的方式,呈現人生的真相」時 ,他只一句簡短到不能簡短的回答:「因為我也害怕痛苦」,卻足夠讓人玩味的同時,其實也精準地反映了,他在片中曾提到「自己從不詮釋自己電影,要留給觀眾去詮釋」的觀點,同時也將自己的電影哲學推向了極致,一如他為「愛‧慕 Amour」這部作品所作的終極呈現。
作者:SJKen
【暗夜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