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亨小傳》不懂人情世故的孩子
初看《大亨小傳》,我對片中過度刻劃的精緻場景感到不耐,但隨劇情發展,我慢慢了解導演Baz Luhrmann之所以耗費如此龐大心力呈現一幕幕極其奢華又金碧輝煌的場景,都在表現蓋茲比的心虛,越是華麗越彰顯蓋茲比的自卑與試圖掩蓋那無法抹滅、根深蒂固的階級落差。

1922年,神祕大亨蓋茲比崛起紐約,常在自家豪宅舉辦奢華舞會,出入賓客階層身分多樣,然而賓客們根本不認識宴會主人蓋茲比,傳言他是某個帝王後裔、戰爭英雄、靠不義之財發跡的暴發戶等;熱愛寫作的青年尼克來到大都會打拼,拋棄成為作家的夢想,投身金融圈,夢想名利雙收;某天,尼克接到一封來自蓋茲比宅第的邀請函,請他出席晚宴,帶著好奇心進入蓋茲比豪宅的尼克,從此捲入一場眩目的美夢與惡夢中.....。

「跨越階級」劇碼,是《大亨小傳》的眩目糖衣,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貧民出身的蓋茲比戀上富貴嬌女黛西,然而女孩貪婪物質享受,下嫁出身名門的湯姆;受挫的蓋茲比奮發圖強,從事不法行當大賺一筆,買下豪宅、捏造全新身份、學歷與談吐,只為贏得黛西芳心。
初看《大亨小傳》,我對片中過度刻劃的精緻場景感到不耐,但隨劇情發展,我慢慢了解導演Baz Luhrmann之所以耗費如此龐大心力呈現一幕幕極其奢華又金碧輝煌的場景,都在表現蓋茲比的心虛,越是華麗越彰顯蓋茲比的自卑與試圖掩蓋那無法抹滅、根深蒂固的階級落差。
撇開眩目糖衣,《大亨小傳》核心是場「成人與孩子」的戰爭。開場,精神崩潰的尼克對心理醫生說:「我受夠了那些人。」在尼克眼中,世界上人有兩種,一種是黛西和湯姆和大部分的普羅大眾,總是有所求的平凡人,這群人很自私,有求於人時,會巴著權貴不放,獲得所需後,又趕緊擦乾撇淨;尼克說他們是:「一群爛人。」,其實他們一點都不爛,只是懂著為自己打算、懂著評估現實狀況。
還有一種人,即是蓋茲比,始終帶著樂觀、正面精神追夢,這類人物是行動與理想家;但他們有個缺點,太過單純而致看不見自身能力界線,活在自我感覺良好的世界中。

我們看蓋茲比追求黛西的方式,像不像未成年孩子的純愛故事?以為只要賺大錢、只要有「愛」(真是高估了愛情的力量),就能贏得女孩讚賞;如果雙方年紀尚小,這番努力尚可讓女孩欣喜;可惜他們已是年過30的社會人吶,黛西老早長成「女人/母親」,蓋茲比卻還停留在孩子階段;心態的落差,也是階級,跨不過那道分隔彼此的高聳柵欄。
至於哪種人生態度較正確?答案見仁見智。只是大半的好萊塢電影,似乎都傾向同情/讚揚夢想家,現實生活倒恰恰相反,人們/媒體大半聚焦在成功例子上,失敗的嘗試與結果,往往乏人問津。
「蓋茲比相信那盞綠燈,相信那是一個能滿足他慾念的未來,只不過這個未來卻是一年又一年地在我們眼前倒退。未來曾經從我們手中溜走,但無所謂---明天我們會跑的更快,我們的手臂會伸得更長....總會有那麼一個美好的早晨......。因此我們要像逆流的船隻,雖然不斷被推回過去,仍要奮力向前。」(節錄自小知堂文化的《大亨小傳》譯本)

(底下有關鍵劇情喔)
看完《大亨小傳》後,我不太確定蓋茲比的死亡,到底算不算悲慘結局。蓋茲比跟湯姆在旅館飯店鬧翻後,焦急的他不斷等待黛西來電,希望佳人能夠離開丈夫,跟他攜手展開新的人生。然而在蓋茲比生命步入尾聲之際,池畔的電話鈴聲響了起來,他以為來電的人正是黛西,臉上頓時綻放鬆了口氣的笑容(其實是尼克致電),隨後一聲槍響,結束了蓋茲比的傳奇一生。

因此,《大亨小傳》的結局到底算好還是不好?心碎和夢碎,哪個比較悲慘?或者,無論怎麼選擇,蓋茲比都注定成為悲劇人物,畢竟「不懂人情世故」的個體,本來就容易被群體社會吞噬,因為人們既是仰望英雄,卻也嫉妒著他們的成就啊。
作者:hatsocks
【香功堂-3618!!】
本期焦點-【v.0397】 2013/05/30
其他新鮮事兒

《康提基號:偉大航程》傳奇而孤寂的旅程 (5/30)

追思翁清溪:人生因緣 (5/30)

闇黑無界:星艦同樂會 (5/30)

除了《醉後大丈夫》,還有哪些超人氣限制級喜劇? (5/30)

出神入化的宅男傳奇:傑西艾森伯格 (5/30)

《大亨小傳》要多大的勇氣,才能再見到妳? (5/30)

《森林戰士》少女與樹葉人的森林保衛戰 (5/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