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慘世界》底子好,Anything is fine!
看的出來導演企圖將《悲慘世界》拍出大時代下的小故事,最後成品卻變成小人物之間的大混戰,所有演員演技和歌聲再好再足,卻也合不了拍;部分演員的演技神采都被支離破碎的鏡頭給掩蓋了幾分色彩。
《悲慘世界》是個底子很好的故事,簡單來說任何一個優秀導演來執導都可以成為一部好看的作品,至於另一個前提就是必須找對一群會唱能演的演員們。而從經典舞台劇轉為電影化的過程,整個團隊必須要有將〝螢幕當作是一個舞台〞的認知存在,《悲慘世界》原型是將故事用唱出來方式,來託喻出一段大時代下的悲劇,而舞台劇演員用肢體動作搭配著動線安排,來和觀眾做出一種完美互動;另外歌聲演繹和歌詞內容,也是讓觀眾得到共鳴,進而喜歡與投射於故事之中。
但導演湯姆霍伯用了過多人物特寫和近景,和不協調的剪接方式,如此割裂手法漸漸打回舞台劇的形式。看的出來導演企圖將《悲慘世界》拍出大時代下的小故事,最後成品卻變成小人物之間的大混戰,所有演員演技和歌聲再好再足,卻也合不了拍;部分演員的演技神采都被支離破碎的鏡頭給掩蓋了幾分色彩。
雖然如此,幸好一眾優秀演員將普通的音樂劇電影,適時地補強了導演的火侯不足,首先就是貫穿整部電影,從青壯年演至老年的休傑克曼,相對於舞台劇的場景限制,電影版的”尚萬強” 沒有舞臺的侷限,所以人物的情緒在各個轉場情形下得以無限放大,而從” bring him home” 開始逃出監獄,而後面對陽光刺眼,那種重獲新生卻又未來渺茫之感,配合著表情抽動和精準的唱法,算是整部電影之中他最搶眼的一段;而入圍本屆奧斯卡最佳電影原創歌曲的” Suddenly”,則是補強舞台劇中沒有的父愛眼神,從託孤一路至下定決心照顧珂賽特一輩子的心境,利用歌詞搭配在狹小空間下詮釋,精準地預知了一種未來的責任。
講到珂賽特就要提到生母芳婷,安海瑟威的母親以前便詮釋過芳婷一角,所以安海瑟威對於這個腳色應該算是不陌生。而預告片中聽完她唱出” I dreamed a dream”就已經讓許多觀眾〈朋友〉對這部片滿心期待,而只有短短不到二十分鐘的戲份裏頭,安海瑟威從女工淪落至煙花界,最終用微弱氣絲將珂賽特的命運交給了尚萬強,從命運的捉弄一路到絕望地面對世界,導演的特寫鏡頭更使她的內外傷痕看得格外怵目驚心,幽弱氣絲傳遞出她的絕望,雖然歌喉不如其他詮釋過的歌手及演員,但因為她是專業演員,利用充滿感情的聲線和臉孔,導演選擇用一鏡到底的方式,聰明地吸引住眾人的目光,當唱完後的寂靜,凸顯出的,反倒一種悲苦的哀愁,光這點就可以讓她預約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的感謝詞。
剩餘其他的演員,都算是做足功課詮釋到位,而熟知舞台劇版的觀眾,會看見來客串的十週年版尚萬強的柯姆威金森,還有二十五週年版愛波寧的莎曼珊巴克斯,這次再讓她於大螢幕詮釋愛波寧一角,雖然肢體感覺略帶僵硬,但幸好從歌聲中就看得出高下立判;雖然歌曲動人、演員呈現方式各異其趣,但如果捨棄了影像,音樂如果變得動人,反而這對電影版而言是個警訊,導演湯姆霍伯沒有用太多花俏的影像語言,卻使用太多近景與特寫,使得一些場景形同虛設,走位的呆版成了隱形的致命傷,歌詞中唱出對於宿命的對決、善惡的模糊與亂世兒女情,那些愛情的理想和現實拉扯,階級之間的困境與希望,都被導演僵化的手法給犧牲掉,走出舞臺,幸好《悲慘世界》是可以依恃著音樂劇底子就足夠亮眼,這也是或許是電影版可以快速達到及格水準,但卻神采不足的遺憾。
作者:House
【電影天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