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電影節】《旅店怪咖》悲觀的漂泊人生
片中對人生殘酷的描寫、對社會的批判、劇中角色註定失落的命運,以及壓抑的氛圍和適時呈現荒誕的黑色幽默,已可窺見導演日後個人強烈風格的形成。


藉由旅店來講述人生故事其實是十分適宜且貼切的作法,因為人生好比一間旅店,我們自出生開始便住進這間旅店,直到死亡才得以退房。有的人住得久,有的人住的時間比較短,無論如何,終歸是短暫的停留,來來去去,我們不過是漂泊的過路客罷了,如同那位無名的年輕男子(Thommy Berggren飾)。電影的開頭,這名男子拖著行李走進旅店應徵服務生;電影的結尾,他站在火車站等車,手邊一樣拖著行李。漂泊,或許是每個人的宿命。
故事的舞台主要集中於一間位於瑞典某小鎮的「包瑞基旅店」,裡頭有坐著輪椅、脾氣古怪的老闆,也有一班和無名男子一樣,如過客般無根的臨時員工,剩下的就是進到旅店用餐和住宿的客人。不同於《啊!人生》和《二樓傳來的歌聲》(Sanger fran andra vaningen,2000)零碎、鬆散的敘事模式,導演在這部電影裡以無名男子為主角貫穿其間,藉由他和其他人的接觸與互動,帶出人生的各種樣貌。

導演的悲觀不僅於此。《旅店怪咖》是發生於一個夏季的故事,但是電影中沉悶、陰鬱的氣氛實在讓人無法與夏天做連結。當劇情進入尾聲,畫面一轉,碧海藍天的明亮景色倏地映入眼簾,使人頓時以為導演會給我們一個樂觀的收尾,實則不然。海濱飯店裡的侍者向群眾宣告:「管弦樂隊將演奏夏季最後一支舞曲。」夏季末了,代表草木搖落的蕭瑟秋季即將來到,更提點出悲觀的調性,古斯塔的瘋狂、安娜(Mona Seilitz飾)的死亡和無名男子的漂泊,在在皆貫徹了電影的氛圍,甚至在清明的景色襯托下更顯悲戚與絕望。

《旅店怪咖》是導演的第二部劇情長片,當年在公映之後不僅票房慘敗,還招致一片劣評,讓他淡出電影圈長達25年的時間,這期間只拍攝了兩部短片。於今來看,也許正如導演所說,當時的觀眾尚不能接受這樣略為前衛的電影,片中對人生殘酷的描寫、對社會的批判、劇中角色註定失落的命運,以及壓抑的氛圍和適時呈現荒誕的黑色幽默,已可窺見導演日後個人強烈風格的形成。就我而言,這部片絕非導演的敗筆之作,不過正所謂十年磨一劍,20多年的沉積確實為導演帶來更為卓越的成就。
作者:開到荼蘼花事了
【開到荼蘼花事了】
本期焦點-【v.0351】 2012/07/05
其他新鮮事兒

《龍虎少年隊》你有權保持沉默 (7/5)

《熊麻吉》陪孩子一起成長的熊寶寶 (7/5)

【台北電影節】《折磨》經典造就經典 (7/5)

電影最前線:新手凱撒 (7/5)

《第八日的蟬》心碎的荒蕪 (7/5)

《勇敢傳說》放在母親節上映會更好 (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