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姐》情同母子情
《桃姐》是一部令人感動的作品,擅長執導小人物的許鞍華以平實、真切的手法訴說一個非親生卻情同母子的故事,令多半冷漠的社會注入一股暖流彷彿如沐春風,看見另外一種人情冷暖,生命依然有希望。
已經十年沒有在銀光幕看見葉德嫻小姐,因為一部劉德華監製的《桃姐》促成她從黑馬王子後再度攜手合作,風光拿下第四十八屆最佳導演、最佳男女主角三項大獎。
許鞍華在拍女人四十時正值四十歲,隨著年齡增長劇中她的年齡雖然不如桃姐一樣大,卻自然邁入同樣的心境,自然想拍攝本片而並非是老人問題,本片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葉德嫻在劇中飾演在梁家幫傭數十載多年的傭人,隨著絕大部分家人都移民到美國,只剩下劉德華因為工作留在香港,葉德嫻依然進忠職守的服侍。每天一大早上街買菜(遭到幼稚的小販戲弄令人感到髮指),為了就是要煮給少爺喜歡吃的東西,等到劉德華用餐完備,自己才默默的在廚房站著用餐,這也是傭人習慣多年的生活方式,總是要先服侍好家人才餵飽自己,隨著年紀增長,自然會出現一些疾病,某日葉德嫻意外中風,自知自己無法再服侍劉德華,自願選擇到安養院生活。
電影沒有任何配樂、沒有任何高潮起伏、甚至劇情沒有一定的動線,極度仰賴演員的推動,如同英文片名簡單生活就是用最樸實的手法去呈現最平凡的日子,藉由葉德嫻在安養院生活的日子反映老人形形色色的生活,有的是直接丟在安養院從未探望、兒女們爭執每個月的費用問題、當女兒在養老院哭泣母親過世,在一旁的老人們彷彿事不關己安然在一旁喝茶啃瓜子,或許是世態炎涼的縮影,但是在老人院裡生死之間是司空見慣,他人早已見怪不怪,用餐時間女員工一個人要負責餵食好幾個老人,間接指名人力資源不夠寬裕,逢年過節會有兒童名流探訪,請歌手唱歌,發贈月餅居然只是做做樣子還收回去、歌手唱完馬上翻白眼,利用關懷老人的手段美化自己的形象十分厚顏無恥,倘若是一般導演必定會狗血陳述老人的困頓生活,許鞍華選擇了不做任何批判輕描淡寫。
影片並非是完全都以負面呈現或者是悲涼表態老人的晚年生活,反之是以溫馨面呈現,諸如像是老人吃飯時會發生鬥嘴、整天借錢只是為了嫖妓的秦沛,編導花了不少時間鋪陳劉德華這個非親生的乾兒子無微不至的照顧葉德嫻生活起居,當安養院的人問起劉德華是誰的時候,劉德華回答是她乾兒子,那一刻可以感受到這個服侍多年的老傭人因為這句話做到壽終正寢也甘願,劉德華的母親也不忘探訪這位幾乎已經是一家人的長工,同學們因為美味的食物打電話給葉德嫻唱唱歌討她歡喜,看似稀鬆平常的對話卻真摯好玩,翻翻過時的舊物回味起以前往事,為什麼沒有結婚的話題小拌嘴、看完電影首映回家,從兩人攜手走遠的背影卻是溫情無限。
劉德華在劇中飾演一位電影監製,因此出現一場請來洪金寶、徐克客串做一場戲請投資者多付點資金,這場戲是真人真事改編,嘲諷電影工業的醜態,劉德華觀看的首映觀看一半不少人離席,這部電影其實是天堂口,影片請了不少大明星客串,其他還有像是黃秋生、樓南光、失憶的宮雪花、林家棟,當然葉德嫻小姐的演技無庸置疑的好,內斂的演活這位含蓄、單純、善良的傭人,間接帶出劉德華的另外一種演出提升多層次,不再鋒芒畢露,這就是所謂的遇強則強。
《桃姐》是一部令人感動的作品,擅長執導小人物的許鞍華以平實、真切的手法訴說一個非親生卻情同母子的故事,令多半冷漠的社會注入一股暖流彷彿如沐春風,看見另外一種人情冷暖,生命依然有希望。
作者:喬伊
【喬伊電影隨想】